第16o章 高价盐(2 / 3)

/p>

听到巧珍叫自己,老板马上走了过去,笑着问:“客官有什么吩咐吗?”

珍说道:“你做饭怎么连盐都不放。

哪有做饭店的这么省的。”

那老板连忙赔着笑脸说道:“对不住了各位。

现在是淡食季,没有盐。

各位你们就凑合吃吧。”

听到这话,巧珍顿时不干了,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大声说道:“你是不是诚心的,盐都没有,开什么饭店。”

然而,那店老板并没有生气,反而露出一脸无奈的表情,解释道:“不瞒各位说,我们镜湖县已经过了两年没盐的日子了。

在这镜湖县出了我这门,别说盐,就是饭都没地方吃。”

听闻此言,吴晴皱起眉头,满脸疑惑地问道:“老板,你说这镜湖县已经两年没吃到盐了?这可是真事?”

那老板苦笑着点点头,无奈地回答道:“也不是一点没吃,要是真的两年没吃盐,那也活不成不是。”

见此情景,吴晴连忙让老板坐下来慢慢说。

老板坐下后,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先前你们问我有没有臭鳜鱼,又问这里怎么这么萧条。”

吴晴点了点头。

老板深深地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曾经,我们镜湖县地处芜湖河运的要冲,是个繁荣的大集市。

那时,家家户户都能用新鲜的鱼做出美味的臭鳜鱼,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客商前来品尝。”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惋惜。

然而,自从去年开始,情况生了变化。

“这里突然断了盐,老百姓连吃盐都变得困难起来,更别说有多余的盐去腌制什么臭鳜鱼了。”

老板的声音充满无奈与失落。

吴晴皱起眉头,疑惑地问道:“怎么会断盐呢?”

他不禁感到奇怪。

店家看着吴晴一行人穿着体面,语气带着几分讨好解释道:“这位少爷,这盐虽说在您眼中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它可不能随意买卖啊!”

吴晴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这必须由官府出售,或者官府指定的代售点,进行出售。

其他的一律不得买卖。”

这代售点和销售权可是大不相同。

销售权就像是自家直接购买一样,可以明明白白地标出价格;而代售点呢,则是由衙门指定一家或几家有售货能力的民间商户来帮忙售卖盐巴。

这些盐会被放置在指定的代售点里,然后由府衙来定价。

而这些代售点的商户们仅仅是负责把盐卖给老百姓而已。

他们只能赚取一个衙门给的补贴钱,但有些地方甚至还要倒贴钱给衙门才能拿下这个活儿呢。

不过,这样做也有好处,毕竟能沾上一点官气,还是很有面子的嘛。

店家接着说:“咱们这镜湖县虽然规模不大,但官府指定了两家代售点。

一家是朱家,另一家是刘家。

每次转运盐司的官船到达埠口时,这朱刘两家的人都会早早地在那里等待。

他们会帮衙门的人把盐搬运回去,等衙门核准之后,再按照规定配给各个代售点,最后才开始卖给咱们县里的每家每户。

这盐的价格就是官方定价,大约是二十文一斗,上下浮动也就只有一文左右。

所以,我们老百姓都把这种盐叫做‘平价盐’,意思就是平常价格就都能够买到的盐。”

吴晴虽然不买盐,但他对物价还是比较了解的。

他知道老板说得没错。

老板接着解释道:“但是从前面开始,这‘平价盐’就再也没来过镜湖县了。

听说这转运盐司运送盐的船只在到达镜湖埠口前不远的河道时,必然会遭遇船毁人亡的灾难,连装载船上的盐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吴晴皱起眉头,疑惑地问道:“不对啊,就算水路不通,还有陆路可以运输盐吧?怎么可能两年都没有盐运过来呢?镜湖县隶属于芜湖,既然生了这样的事情,州里应该会安排陆路送盐到镜湖县才对啊!

为什么要拖延这么久呢?”

“哎,公子,您是有所不知。

这缺盐的并不是我们镜湖县一个地方,这无为、南陵、繁昌、等县都是和我们一样。

整条水域,运盐的船都走不过去。

咱们这几个县虽然都是芜湖所治。

但是陆路交通非常不方便。

先说这道路崎岖,运盐的大车根本无法行走。

只能小包小包的运送。

这样太费人力而且所需用量根本满足不了附近县城的所需用量。”

那老板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和苦涩,接着说道:“虽然这样人力运送,可以缓解一下燃眉之急,但终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且如果按照每个县的人口进行平分,也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还算顺利,可没过多久,麻烦就来了。

听说芜湖运往我们几个县的山上出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