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内乱之初(1 / 2)

是夜云凌特地赶来雅望楼的外围求见女帝。

其时夜雪又甚,寒意凛凛,花非若只才休息的一个多时辰便醒了来,恰好云凌来见,便许他入屋而言。

当下身在外乱之中,花非若当然也无暇饰妆,故而云凌入屋所见便是他一身无半点掩饰的本色。

“微臣……”

云凌入屋便单膝而跪,却还没将礼辞道毕,便被慕辞言阻:“于外莫言臣礼。”

云凌瞥了慕辞一眼颔而默。

“起来说吧,打探到了什么情况?”

“原安君逃了……”

“什么时候?”

“昨天夜里。”

“哦?”

昨天夜里还正一派宁静呢,这原安君倒是敏锐得很。

“我等奉陛下之命悄然围封原安君府多日,期间并未现有何异样之处,只是原安君多日间从未出门,也未察觉她与何人有所联络。”

花非若听罢一笑,站起身来,散披的长拢在肩前如一道乌黑的绸瀑,却是衬得他本就苍白的脸色更是雪冷如玉,可即便如此,那双平素里妩艳至极的狐眼此刻却透着一抹不同寻常的锐色,像是一只伏猎的白狐,而又如摄魂的鬼魅,死死勾住了云凌的视线。

“逃了,就说明是做贼心虚,”

言说至此,花非若又浅为戏谑的一笑,“我还怕她不逃呢。”

说到底,诸侯与女帝之间早已是针尖对麦芒,欲叛的彻侯想等一个拔刀的机会,而他想要的也是一个出兵的理由,除此之外其他的明争暗斗、寻证查案都只是些假把式罢了。

“此番雅望楼炸了半座洵南城,原安君身为此城邑主,灾降之后却不顾及城中百姓弃城而逃,其罪可诛。”

慕辞在一旁忧心忡忡的搀扶着他,虽然花非若瞧来似无大碍,可慕辞只要稍一近了他的身便可嗅得一股血腥味。

“今夜,你们两人便先随我赶回崇山大营。”

“可你的伤,怕是还不能骑马奔波……”

话虽如此,可他的伤势亦不可在此处耽搁太久。

花非若扯下缠在腕间的带,随意将长束起,将佩刀挂回腰间便准备动身。

当此状况他还需尽快回到营中才能指挥大局。

“走吧。”

三人策马北行出城,途间行过楼火的灾区时,所见自是一番触目惊心的惨败。

尽管被烧毁的主要是雅望楼的主楼一圈,可那些邻近的深巷里却是住着寻常百姓的门闾,他们中有大多数平日里就靠在雅望楼的层层圈楼里做些杂活谋生。

且那地底的火药燃爆之时根本无人预料,是以楼中那数以千计的楼工散客根本没能及时逃生,如此一场大火下来,更不知那废墟之下埋了多少残骨。

看着这一幕幕惨状,花非若心如刀绞,更难估计那炸楼之人存的究竟是如何歹毒的心肠。

花非若不顾风雪所阻,快马加鞭穿林赶至河畔,而荀安早已接到了密讯,与曲安容备了小船在河畔等候。

策马行至渡口,将下马时花非若又觉一阵失血的眩晕,于是踉跄了一步正被荀安扶住。

荀安一眼便瞧见了女帝足下踩了雪中一道血色,即时心漏一拍,“陛下受伤了?”

花非若借着他的力道站稳后便轻轻推开了他的手,“无碍……”

“陛下……”

“先回营中,再议其他。”

连夜的大雪在平缓的河面冻起了碎冰如浮星缓流,船头轻轻推开薄冰,行至河中之时便已可瞧见对面营中灯火。

花非若靠在船尾闭目养神,慕辞与荀安左右伴在他身旁,慕辞紧紧握着他冰凉的手,而荀安近身去想为他盖好狐裘时却陡然又见那雪狐白裘搭落底处的白毛竟也染了一层血色。

“再划快些,陛下的伤一直在流血!”

前方划船的曲安容与云凌闻言皆是心惊,好在花非若尚未昏去意识,便应言道:“并无大碍,莫要慌张。”

慕辞轻轻揽住他的身子想为他护些温暖,却又唯恐自己再伤着他分毫,“你伤成这样,如何能不忧心……”

花非若睁开眼来,“这一场大火,埋葬了多少无辜性命,我们却得以脱逃获生,此刻尚能在此行动言语,实在已经很幸运了。”

话说间,他又长息而叹,“世事无常,不论天灾人祸,总是如此残酷……”

终得归于营帐之中,梁笙立马奉命入帐为女帝疗伤,却才一眼见其伤况便蹙了眉头。

于血溃之症而言,寒冷与劳心都只能算是等闲的小风小雨,无非潮冷积累的足了便一场小症而已,可这伤血破流却就是真真的险忌了。

以往梁笙为花非若请脉诊疾时,脸上总是波澜不惊的,而今日却显然紧张了起来,慕辞在旁观势如此更是心急如焦。

“梁大人,陛下伤势如何?会不会引致血溃之症?”

“烦请郎主先避出帐外。”

“等等!”

花非若强撑起身来,慕辞连忙前来握住他伸来的手。

“吩咐安容率月城军亲往洵南抚救难民,暂调军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