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得讲究个火候、时间、药材比例等等。”
说着,仙师亲自示范起来。他先把甘草和大黄放到锅里,用小火慢慢熬煮。过了一会儿,他拿起勺子尝了尝汤药的味道,点了点头:“嗯,差不多了。”然后他把药渣捞出来,再把芒硝加进去,继续用小火熬煮。不一会儿,一股清香就弥漫了整个药房。
大家看得目瞪口呆:“仙师真是厉害!这么复杂的步骤,他居然做得游刃有余。”
仙师笑了笑:“其实啊,熬制汤药就像炒菜一样,得讲究个火候和调料。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就能做出美味的菜肴和有效的汤药了。”
说完,仙师把熬好的汤药分给大家喝。大家喝了之后,纷纷表示味道鲜美、效果显着。有的师兄弟甚至说:“这汤药比外面卖的饮料还好喝呢!”
听到这里,小弟子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哈,看来咱们以后不仅可以当医生治病救人,还可以当厨师开餐馆呢!”
仙师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你这个小家伙啊,真是调皮。不过话说回来,学医和学厨确实有很多相通之处哦。都需要耐心、细心和用心才能做出好的作品来。”
有一天,小弟子一脸懵懂地跑来问张仲景仙师:“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问号,就是想知道,如果一个人得了太阳病,还发热、出汗,这该咋整呢?有没有什么神奇的方子能搞定它?”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算是问对人了!对于这种小问题,那简直是手到擒来。于是,他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说:“太阳病啊,发热还出汗,这事儿吧,说白了就是营气(咱们可以理解为身体的营养物质)弱了点儿,卫气(身体的防御系统)强了点儿,所以汗就容易往外冒。要想搞定这外来的邪气,桂枝汤,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张仲景仙师赶紧趁热打铁,给他细细讲解起了这桂枝汤的奥妙。
“桂枝汤啊,方子简单,就五味药:桂枝三两(换算成现代计量,那就是15克啦),芍药三两(也是15克),炙甘草二两(10克),生姜三两(15克),大枣十二枚(这个嘛,你就看着办,大概一把就差不多了)。这些药材啊,可都是有大来头的!”
张仲景仙师顿了顿,接着说道:“桂枝,那可是植物界的暖男,能温通经络,散寒止痛,还能助阳化气。它一来,那些躲在身体里的寒气啊,就像遇到了大太阳,统统都得靠边站!芍药呢,就像个温柔的大姐姐,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它和桂枝搭档,一个散寒,一个养阴,简直是天作之合!”
“炙甘草嘛,那就是个和事佬,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还能调和诸药。有了它,整个方子就像被润滑了一样,药力更加顺畅。生姜呢,暖胃散寒,止呕止咳,还能增强桂枝的散寒效果。大枣呢,就是个大补丸,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它和生姜一起,还能调和脾胃,让方子更加温和。”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估计心里头正在嘀咕:“这中药世界,还真是奇妙无比啊!”
张仲景仙师继续说道:“这五味药啊,得按规矩来煮。先把药材都切碎点儿,然后放进锅里,加上七升水(换算成现代计量,大概就是七瓶矿泉水那么多)。然后,用小火慢慢熬,熬到只剩下三升水(三瓶矿泉水)的时候,就可以把药渣滤掉了。这时候的药汤啊,温度刚刚好,喝上一升(一瓶矿泉水那么多),那感觉,简直了!”
“不过啊,喝完药汤还没完事儿呢。你还得赶紧喝上一升多点的热稀粥,这粥啊,就像是给桂枝汤加了个油门,能让药力发挥得更好。然后嘛,找个暖和的地方躺下来,盖上被子,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等一觉醒来,你会发现,哎呀妈呀,全身都是细细的汗珠,那感觉,就像是刚从桑拿房里出来一样,爽歪歪啊!”
小弟子听得哈哈大笑,估计心里头已经在想象自己喝完桂枝汤后,汗流浃背、病愈如初的样子了。
张仲景仙师继续说道:“不过啊,这汗出得可是有讲究的。得是那种细细的、微微的汗,就像是晨露滋润过的小草一样,晶莹剔透。可千万别出得跟水流一样,那样病可就好不了了。为啥呢?因为汗出得太多,反而会伤了身体的正气。”
“如果你喝完一剂药,汗出病愈,那就不用再继续喝了。但要是汗出得不痛快,或者病还没好利索,那就得再按前面的方法继续喝。要是病情比较重的话,那就得一天一夜之内,把三剂药都喝完,然后时刻观察病情变化。”
“哦对了,喝桂枝汤期间啊,还有些东西是不能吃的。比如生冷的食物、粘滑的东西、肉类、面食、五辛(葱、蒜、椒、姜、芥这些辛辣的调料)、酒酪(就是酒和奶制品啦)、还有那些臭烘烘、难闻又难吃的东西。为啥呢?因为这些食物啊,要么容易伤脾胃,要么容易助热生痰,都会影响桂枝汤的效果。”
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估计心里头已经把这桂枝汤的制配方法和注意事项记得滚瓜烂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