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二十)(1 / 2)

在一个阳光洒满院子的日子里,小弟子像只热锅上的蚂蚁,急急忙忙地朝着张仲景仙师的屋子奔去。一进门,小弟子就“扑通”一声跪下,带着哭腔说道:“仙师啊,您可得救救我这榆木脑袋!我最近翻医书,看到‘吐、利后,汗出,脉平,小烦者’这句话,想破脑袋也不明白啥意思。您老就像那智慧的明灯,快给我讲讲呗,不然我晚上都睡不着觉啦!”

张仲景仙师从医案前抬起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伸手扶起小弟子,说道:“小徒弟,莫急莫急。这医理啊,虽然有些弯弯绕绕,但只要静下心来琢磨,总能弄明白。你说的‘吐、利后,汗出,脉平,小烦者’,这里面可大有学问呢。”

小弟子眼睛睁得像铜铃,赶忙问道:“仙师,快说说,到底是啥学问呀?我都快好奇死啦!”

张仲景仙师拉着小弟子在一旁坐下,清了清嗓子说道:“你想啊,一个人又吐又拉之后,身体里的正气就像战场上打了败仗的士兵,元气大伤。这时候呢,又开始出汗,虽然脉象看起来还算平稳,但却出现了‘小烦’的情况。为啥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啊,身体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折腾’,就像一间破屋子,还没来得及修好,这时候突然送进来好多好吃的(谷气),身体这个‘新虚’的状态,根本就承受不住这些‘好东西’,所以就会有点小烦躁啦。”

小弟子挠挠头,还是一脸疑惑:“仙师,我好像有点明白又有点不明白。这身体咋就承受不住谷气了呢?这谷气不就是吃的东西嘛,吃了不应该有力气嘛?”

张仲景仙师笑着解释道:“小徒弟,你这么想也没错。正常情况下,吃了东西确实能给身体补充能量。但你得知道,人吐利之后,脾胃就像累垮了的老黄牛,虚弱得很。这时候突然给它太多食物,就好比让这头老黄牛一下子拉太重的车,它哪受得了呀!脾胃没办法正常消化这些食物,食物就会在身体里捣乱,就像一群调皮的小孩在屋子里上蹿下跳,人自然就会觉得烦躁不安咯。”

小弟子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哦,原来是这样啊!仙师,那遇到这种情况该咋办呢?有没有啥好方子能解决呀?”

张仲景仙师点点头,说道:“当然有啦!遇到这种情况呢,咱们可以用‘损谷则愈’的办法,简单来说,就是要少吃点,让脾胃好好休息休息,慢慢恢复元气。就好比让那头累垮的老黄牛歇一歇,等它有力气了,再让它干活。除了这个,也可以用点小方子来帮脾胃一把。”

小弟子眼睛放光,迫不及待地问:“仙师,快说说啥方子,我可得记好咯!”

张仲景仙师站起身来,一边比划一边说道:“这个方子呢,叫‘理中丸’,是专门调理脾胃虚寒的好帮手。它的药材配比和制作方法可得讲究了。

“首先是人参,这人参啊,就像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在身体里能大补元气,增强咱们身体的抵抗力,让虚弱的正气重新振作起来。咱们取人参 10 克(古代二两)。

“然后是干姜,干姜这味药,性子就像一团热烈的火,能温暖脾胃,驱散脾胃里的寒邪。就好比冬天给屋子生了个大火炉,让脾胃不再冷得瑟瑟发抖。取干姜 10 克(古代二两)。

“还有白术,白术可是调理脾胃的高手,它能健脾燥湿,就像给脾胃请了个勤劳的清洁工,把脾胃里多余的湿气都打扫干净,让脾胃能舒舒服服地工作。用白术 10 克(古代二两)。

“最后是炙甘草,炙甘草就像个和事佬,能调和其他几味药的药性,让它们在身体里配合得更加默契,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咱们用炙甘草 10 克(古代二两)。

“制作的时候呢,先把这四味药打成粉末,越细越好,就像把它们磨成细细的面粉一样。然后呢,用蜂蜜来调和这些药粉。蜂蜜就像胶水,能把药粉黏在一起,做成药丸。把蜂蜜放到锅里加热,等它变得有点稀软,像麦芽糖一样的时候,就把药粉倒进去,搅拌均匀。接着,趁热把它们搓成一个个像弹珠大小的药丸。每天吃上几次,就能帮脾胃慢慢恢复元气啦。”

小弟子一边听一边认真地记着,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人参 10 克,干姜 10 克,白术 10 克,炙甘草 10 克……”

记完之后,小弟子又问道:“仙师,您说这医理和方子我大概明白了。可为啥身体虚了就会承受不住谷气呢?这跟中医的啥理论有关系呀?”

张仲景仙师坐下来,喝了口茶,缓缓说道:“小徒弟,这就涉及到中医里‘脾胃为后天之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