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子满脸求知欲,眼巴巴地瞅着张仲景仙师,问道:“仙师啊,我就想知道,要是大病差后,又劳复了,有没有啥对症的方剂呀?”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那长长的白胡子,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缓缓说道:“孩子啊,要是大病刚恢复,又因为劳累复发了,就用枳实栀子豉汤来对付它。要是这人肚子里还有没消化完的宿食,那就再加点大黄进去,大黄的量呢,大概像博棋子那么大,五六枚就行。”
小弟子赶紧追问道:“仙师,那这枳实栀子豉汤咋个配法呀?”
张仲景仙师耐心地解释道:“这枳实栀子豉汤的方子呢,得准备枳实三枚,记住,得是经过炙烤处理的哦。这炙枳实啊,就好比一个勤劳的小搬运工,它能把咱们身体里那些停滞不动的气给疏通开,让气顺畅地在身体里跑来跑去。从中医理论来讲,气在人体里就像河流里的水,得流动起来才健康,要是气堵住了,就像河水断流,各种毛病就来了。枳实经过炙烤,就像给它充了电,疏通气机的本事更强啦!按现在的重量换算,古代一两算5克,一般一枚枳实大概3 - 5克,三枚差不多15克左右。”
“还有栀子,得要十四枚,而且得把它们劈开。栀子这味药,就像一个灭火小能手,专门对付身体里的热火。有时候咱们生病后,身体里的阴阳平衡被打破,阳气偏盛就生热了,栀子就能把这些多余的热给清掉。它就像一阵清凉的风,吹走身体里的燥热。一枚栀子大概2 - 3克,十四枚差不多30克左右。”
“再有就是香豉一升,得用棉袋子装起来。香豉啊,能解表除烦,就好像给咱们的身体来一场心灵按摩,让那些因为生病和劳累带来的烦躁情绪都统统消散。一升香豉,大概相当于100 - 120克。”
“这三味药准备好后,就开始煮啦。先用清浆水七升,这清浆水啊,可不是普通的水,它就像一个特别的引子,能引导这些药材更好地发挥作用。把清浆水放在锅里干煮,煮到还剩下四升的时候,就把枳实和栀子放进去接着煮,煮到还剩下二升的时候,再把装在棉袋子里的香豉放进去,继续煮个五六沸。然后把药渣去掉,趁热分成两份喝下去。喝完后呢,盖上被子,让身体微微出点汗,这病就会慢慢好起来啦。为啥要微微出汗呢?在中医里,出汗就像是打开身体的窗户,把那些病气都排出去,身体就能恢复得更快咯!”
小弟子又好奇地问:“仙师,那要是有宿食,加大黄又是为啥呀?”
张仲景仙师笑着说:“孩子啊,这大黄可是个厉害角色,就像身体里的清道夫。宿食积在肚子里,就像家里堆了一堆垃圾,又臭又影响健康。大黄一下去,就能把这些宿食一股脑儿地清理出去,让肠胃重新变得干干净净。大黄性味苦寒,能泻下攻积,把那些顽固的宿食都给冲走。像博棋子大的五六枚大黄,大概20 - 30克。但用大黄的时候可得小心,它劲儿比较大,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用量,可别用过头咯!”
接下来咱们再详细唠唠这几种药材在身体里到底是咋“工作”的。先说这枳实,它就像个交通警察,站在身体的气路要道上,看到哪里气堵了,马上就去疏通。比如说,有时候咱们一生病,身体里的气就像乱了套的车队,到处堵得水泄不通。枳实一到,这儿指挥指挥,那儿疏导疏导,气就又能顺畅流动了。而且这枳实经过炙烤,就像穿上了一件超级装备,疏导气的效率更高,那些被堵住的气一下子就被它给盘活了。
再瞧瞧栀子,这家伙简直就是身体里的消防员。一旦身体里因为各种原因起火了,也就是有热了,栀子就像开着消防车,带着满满的灭火剂冲过去了。它能把那些热邪一点一点地扑灭,让身体恢复清凉。比如说,有的人发烧,或者嗓子疼,这就是身体里有热的表现,栀子就能大显身手,把这些热给降下来。它不光能清热,还能把热邪通过小便排出体外,就像给热邪指了一条出路,让它们赶紧离开身体。
香豉呢,就像个心灵安抚师。生病本来就难受,再加上劳累复发,人心里肯定烦躁得很。香豉一发挥作用,就好像给身体和心灵来了一场舒缓的SpA。它能让人的心情平静下来,烦躁感一扫而光。而且香豉还有一点解表的作用,就像给身体的表面撑起了一把小伞,把那些可能再次入侵的外邪给挡住,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
而大黄呢,前面说它是清道夫,其实它更像一个勇猛的开路先锋。当宿食在肠胃里赖着不走,大黄就挥舞着它的“大铲子”,把宿食统统铲走,让肠胃恢复通畅。它的泻下作用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