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o章 泼天的富贵来了(2 / 3)

对这种事有着某种偏执般的执拗。

就像之前,他觉得怀孕三个月后,也同样不安全,就真的没有碰过她。

姜瑶看着他,甜甜地笑了,“好吧,虽然我觉得没有必要,但你这么关心我,值得表扬”

“只是口头上的表扬?”

“没错!”

姜瑶傲娇地哼了一声,“现在说再多也没用,等复检之后再说,免得我又白激动。”

她再次一卷被子,翻过身,背对着某人,“不和你说了,我要睡觉啦!”

说完后,直接闭上眼睛,不打算再理某人。

贺洵看着满身狼狈的自己,笑着摇摇头。

帮姜瑶掖好被子之后,他下床拿上干净的衣服和毛巾,走出房间。

姜瑶听到他的动静,笑了笑。

虽然没有吃到肉肉,但吃到了甜甜的爱情,也还行吧。

带着这样的想法,她迷迷糊糊睡着了。

?

次日一早,姜瑶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报纸。

果然,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刊登了我国逐步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的消息,规定除未满16周岁者、现役军人、武警及正在服刑的犯人和被劳动教育的人员外,居住在境内的华国公民均需申领身份证,初期以京市为试点,标志着华国户籍管理进入规范化阶段。

其实国家在4月6日就颁布了身份证试行条例,直到5月7日,也就是今天,才真正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姜瑶拿着报纸,激动地看向贺洵,“贺团团,你陪我去派出所申领身份证吧!”

“好。”

贺洵帮你剥好鸡蛋,放在干净的碗里,推到她跟前,“先吃早饭,吃了再去。”

“嗯。”

又遇上了一个历史性的特殊事件,姜瑶心里有些激动。

今年,也就是1984年,确实是不平凡的一年。

深城等地政策倾向加上机遇的到来,促使全国兴起了“全民经商潮流”

,“下海”

成为今年最时髦的流行词。

后世称这一年为华国的“企业元年”

很多知名企业都是在这一年成立的,虽然大厂基本是国营的,但后面会慢慢转化为私营,还有以后的一些大企业,现在大多是以小作坊,小工厂的形式存在,在后续展的过程慢慢壮大。

姜瑶知道,干大事的时候到了。

开公司,搞连锁经营可以,家电代理,街头摆摊买早餐、快餐、做小吃,开小作坊、包工队,搞运输,开货车,办村工厂,家庭作坊制造小商品,卖书、卖磁带、开个体书摊,办培训、补习班等也可以,都是致富之路。

她可以不用都亲力亲为,有想做的生意,找人合作就行了。

梅花婶子出来的时候,她把申领身份证的事和婶子说了,还解释了身份证的作用。

梅花婶子一脸诧异,“有了这个,以后出门不用再带介绍信了?也不用到时间了就走?”

“不用了,这就是我们的身份证明,独一无二的,以后去哪都带着这个就行。”

姜瑶笑着看着她。

“那真是太好了!”

梅花婶子一拍大腿,“以前去哪都要介绍信,要是去不止一个地方,还得带好几份,生怕被那些纸弄坏了,要是真弄坏了,可不得了了!

现在有了这身份证,都不用这些了!”

“是啊!”

姜瑶也很感慨,“之前我去苏城和海城的时候,也是带了两份介绍信。”

一想到马上就要有身份证了,她就激动,“梅婶,我先去看看是什么情况,需要带什么,做什么,回来之后告诉你。”

“行!”

吃完早饭后,姜瑶带上户口簿,结婚证和前两天拍的照片等,拉着贺洵出门。

可惜,贺洵是现役军人,不用办理,不然可以一起办。

两人来到派出所,竟然看到了吕期光,想来是来指导工作的。

姜瑶笑着打招呼,“吕局长,好久不见。”

“是姜同志啊!”

吕期光激动上前,笑得褶子都出来了,“是来申领身份证?”

“对!”

姜瑶笑着点头,“看到今天的报纸了,说最好在三个月内申领,我就过来了。”

“来得正合适,现在就可以办。”

现场的人不少,但大多是来看热闹或者是观望的。

很快就轮到姜瑶。

她带的资料齐全,在公安的安排下,填写《人口信息核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