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科书中。
?19篇诗文 ?252条名句
庄周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
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
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
,其“三籁”
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28篇诗文 ?467条名句
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
晚年蛰居兰陵县着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
。
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
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展中潜移默化地生着影响。
?11篇诗文 ?3o4条名句
李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
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行量最大的着作之一。
?1篇诗文 ?155条名句
韩非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
或“韩非子”
,中国古代着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2篇诗文 ?688条名句
宋玉
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襄阳宜城)人,楚国辞赋作家。
生于屈原之后,曾事楚顷襄王。
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
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
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
所谓“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
的典故皆他而来。
?7篇诗文 ?396条名句
李斯
李斯(?~前2o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1-2]。
秦朝着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