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九十二章 女子入军(1 / 2)

今天一片清冷,整个皇宫布置的红彤彤的,往来宫人因为不用再遭受生命威胁,也喜气洋洋的。但是赵邦媛站在皇宫甬道里,心情却格外阴霾。

赵炅那天的话像是火烧一样,一直让赵邦媛的心被烧着。她无数次在夜深人静想起那一句,“那个贱人不肯从我,正好契丹那边有人看上了她。为了你们兄妹,她自然得继续去给人家当玩意儿……”

虽然说赵炅这个东西经常为了各种目的骗人。但他那天疯狂的状态反而让邦媛觉得他说的是真话。

这是一种血缘之间的奇妙感应。当然,这血缘说的是跟花蕊夫人,不是跟赵炅。

那还不够恶心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赵炅所说的涉及皇室丑闻,没有几个人知道。如果不跟赵滋说明白,借助他的力量调差,他也觉得有些为难。

但之所以这话好几次话不说出口,不仅是因为赵滋地位还不够稳固。更重要的是,她其实心里知道,赵滋对于生母花蕊夫人的感情比她更深。怕这个消息会让他极度的不理智,甚至疯狂。

卢梁燕正好从仪凤阁回来。自从当年的楚王宫火之后,这里就成了皇宫藏书所在。内省尚书也有一部分在那边办公。赵邦媛自己不想接手。但却给一帮身边人谋了职位。

毕竟对于这个时代有点儿理想抱负的贵女来说,当个女官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对于卢梁燕这种罪臣之后。

赵邦媛看她跑得很急。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情。谁知道梁燕开口就是,“长公主,我奉您的命令去找定难军节度使家的李娘子问一些事情,谁知道她极其敷衍,知道我会做小食物。在南宫的时候官家也喜欢吃,就一个劲儿打听,好像也要学着做。”

赵邦媛不以为意,“我当时什么大事呢?伊勒兰是阿姊的伴读,本来就认识哥哥。就是以前也.......”话说到这里,她突然意识到不对。卢梁燕看着她的脸色,才敢提醒道:“长公主。如今,李家娘子已经十四岁了。而陛下虚岁十六了。”

你还当是小的时候见面吃点心啊?就算是小的时候,男女七岁不同席。这样只会让人家说他们是青梅竹马的。怕是成国长公主也会背上骂名。

为什么背上骂名,当然是会说她为求皇恩向哥哥进献美人。小小年纪不仅自己不学好,还要带坏国朝的皇帝陛下。

虽然说赵邦媛打包票定难军李家的事赵舜华都不一定知道。但善恶是非一张嘴,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赵邦媛的脸顿时更冷,但却没有立场做些什么,因为单纯就李黛的行为还什么都不算,她要是喊打喊杀告状撵人,那反而不在理对哥哥姐姐也不好!

而且她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得不暂时忍下这口气。

内省尚书很好,也非常有权利,但他的目光不应该停留在宫廷之内。

淳化元年二月底,出使好几个月之久的曹利用平安归来,并且带回了辽国的条件。

萧太后果然要求宋国割让关南二州,并且每年给予辽国军费百万贯钱,以填补辽国损失。

听到这个条件,赵滋好悬没给气笑了。鬼知道辽国的损失为什么要算在大宋头上?

这又不是打了败仗。曹利用,要不是实在没办法了,都不会把这种条件带回来,更不会说有人同意了。

再说,就算是打了败仗。当年突厥都逼到长安边上了。唐太宗李世民被迫签订渭水之盟,也没有割地赔款呀。

更不用说更早的看高祖白登之围。那也只是和亲公主。

集庆殿上,赵滋还是免不了生气了,“契丹贼子欺我太甚,朕登基就割地赔款,岂不是比那唐肃宗还要昏聩无能?朕虽以和为贵,但却不是不敢拿兵刃的。”

吕端怕皇帝太过年轻气盛,要真刀真枪来一场大的。赶紧劝道:“陛下,既然是谈判,那就不可能一次成功。臣以为可以再行商量。萧太后逼迫曹使君把谈判条件带回来。那就是契丹内部自己也有问题,不敢贸然出兵。”

赵滋也不是真的傻了,自己猛灌凉茶,把气给消了。接着命翰林院诸学士逐条驳回契丹的要求,引经据点痛骂了一番。并且嘉奖了被扣数月而不改节操的曹利用。

寇准虽然再次要求去送国书,但依然被恢复理智的赵滋给阻止了。

你这暴脾气一去,当着面什么难听说什么。还不直接把那些蛮夷给惹恼了?万一人家一冲动把人给杀了,损失的还是国朝啊。

不过赵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