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番外之骑墙马上(李宋感情线,谨慎订阅)(1 / 3)

大周显德年间,皇帝郭荣锐意进取,开封日渐繁华。丹桂坊宋家的李夫人初嫁来,却意外地和长女饶柔很投缘,太夫人年老,有一次她给孩子教诗的时候,元娘(小名)曾对着白乐天大皱眉头。

李夫人奇怪,问元娘为何如此,没想到十岁的孩子指着《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说道:“有那样好的诗句,为何偏有如此古板题目。”

止淫奔也。李夫人笑笑,这是慕艾之年的小儿女们最厌恶的词儿。不过她却正色道:“元娘,这话虽然不好听,但你还要记住另一句,聘则为妻奔则妾,女人家不容易,若是不自重,吃亏的是自己。”

宋饶柔称是,可却觉得自己不必如此,因为她觉得自己会顺理成章地嫁给隔壁潞州节度使李处耘的长子李继隆。他比自己大一岁,常常带着自己去爬树。似乎她有记忆以来,就认识继隆哥哥,真正的青梅竹马,她看着他从一个总角童儿长成银鞍白马,朗月入怀的英武少年。

更小的时候,他们还曾经相约着一起爬墙出去,跑到大相国寺看那座千手观音的檀木像被挂掉金漆,砍碎了仍在后堂,以示天子灭佛之坚决。

李继隆胆大,千手观音每个手都挂着一个提篮,里面也是上好紫檀做的观音像,正好巴掌大小,他拿了两个给自家和宋家妹子。宋饶柔却发现了不同,道:“继隆哥哥,怎么这么多都是观音,只有我这个是如来佛。”

大相国寺历史悠久,李继隆也不知道原因,就说:“你要不喜欢,我跟你换!”

宋饶柔瞪了他一眼,道:“送回去的东西哪有要回来的,我才不给呢。”

当日两人又趁着晚饭之前爬墙回了各自家中,真应了那句话: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打那之后宋偓到底发现了些什么,对她管的严了,所以宋大娘子出门也不容易。

其实,两家也算门当户对。长辈们也都心里有数了,小儿女又是心有灵犀,若不是李家伯父去了,他们,可能早就订婚了,然后,就是十里红妆,她变成李家妇,相夫教子一辈子。

所以,外面花开花落,改朝换代,宋家大娘子就这样长大了。她读书明理,擅长家务,是个贤德到四邻都称赞的好姑娘,只有李继隆见过她调皮的样子。

可是,及笄礼那天,礼成之后留宾客喝酒,竟然宗室贵妇露出了宫里的意思:聘娶宋长女公子为皇后。

整个勋贵圈都沸腾了,就是爹爹也动心了。可她却如晴天霹雳,她不是觉得官家比她大好多,不能一心待她,因为她心里早就有了别人了啊。

刚刚出任供奉官的继隆哥哥也是同样的惊愕,甚至是悲愤。就因为他是君,一句话,就要夺走他喜欢了十几年的姑娘。

他们无论如何也不甘心,所以才宁可放下一切,一起离开,天下之大,总有容身之处吧!

但这个决定对于宋绕柔来说,其实远比李继隆要艰难。

但她还是趁夜色,像小时候一样,顺着后院的桃树爬了出来,跟着的林茶办事妥帖,包船到沿河陈留,李继隆说她三更到,但以防万一还是订到了天明。

这船家也四十好几了,在京城讨生活这么多年,有什么看不明白。这不就是约好了要私奔吗?女孩儿在等情郎。他本有心鄙薄,但毕竟这个时候风气尚且开放,却见那姑娘不过十六七岁,一身青衣之下难掩富贵,但是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双目灿若星辰,没有半点污秽。他不由得就想起了前些年死在逃难路上的妹子,心里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有些戚戚然。

饶柔从不知等一个人是如此漫长,月明星稀,晚风习习。她坐下又起来,始终没有等来那人,却等来了一场雨。

周围人一起去渡口内的小亭子里避雨,饶柔做男装打扮也有些不适。其中有太学生,刚参加完岁试,因为在酒楼庆祝,谈天说地误了宵禁的时辰,只好找个地方将就一晚上。

宋饶柔不喜攀谈,只拨着火不说话。几个读书人也只好讪讪回头,自去谈天,从北边的契丹说到南唐,众人口沫横飞,仿佛自己已经进入中书门下当差一般。

“听说了没有,先皇后过世数年,官家终于要再册立中宫了。”这是大事,几人纷纷注目,那船家都道:“这事儿谁不知道,据说前段时间赌局里的人都偷偷下注,看那花蕊夫人和郭贵妃以及周昭容谁能戴上凤冠,哪想到被个未出阁的小娘子抢了去。可都赔大发了。”

“老丈这话就有些理太偏了。”立即有带着方巾的人接口道:“春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