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292章 邦媛割面(1 / 2)

绍隆七年农历五月十一,距离当年的芒种还有两天,赵宋河北当面所有力量高效配合,打了外围的契丹军人一个措手不及。

邦媛想的没有错,斜轸和萧挞凜不是傻子意识到那是一次刺杀之后,很快想到宋军有诈。如果王曾他们运粮直接进城,那么肯定白忙活,可问题是易州紧邻着就是太行山东麓,中间又流经大清河,但没有这么大的工兵力量阻隔易州城和其中交通。

但尽管如此,斜轸还是做出判断,就是尽量切断宋军的有生力量,毕竟现在他们的正规军是用一个少一个。所以他派了骑兵力量绕远道去阻截杨淮橘,就像当年邦媛跟高桂英分析的那样,男女同样着重假骑马,但女子普遍比男人轻了20斤,长途奔袭下来,马儿省力气,自然就能跑得更远。所以,杨淮橘不但没有被抓到,而且超额完成了任务。

她回来的时候把渤海大氏跟着出兵的少给弄死了。而协诊派出去的援军,好巧不巧就在岐沟关和尹继伦残部相遇了!

话说李继伦孤守大名城。好几个月,宋军援军根本达不到。只能勉强走海上运输从武清港口给运了一点物资,可是随着沧州也被契丹人攻占。这条线路也给断了。他最终只能退守大名府元城县,可是,他虽然是擅长突击战的将军,却没有帮原那么长远的备战思维,很快就捉襟见肘了。所以这个时候,他不得不放弃大明城,转而投向帮圆,毕竟代王才是赵宋在河北的正统。尹继伦去投奔她,并不算是失节。

但代王下了死命,令他弃守大明城可以。但是必须假装打场败仗,让城中老弱有活路。尹继伦虽觉得大王有些妇人之仁,却也不敢怎么样,他现在本钱不多了。而且,作为一个不愿投降的汉臣。他必须尊重正统权威。

这也导致了他的核心战斗力更加受创,当日晌午,他们远道而来,正准备和邦媛的信使接应,结果就遇上了辽军来战,双方早已是生死之仇。也不管是不是。既定目标,见个面儿自然是要打的。

岐沟关东北十公为北拒马河,西临古运粮河故道,这尹继伦自东而来,半渡之间被冲杀,带队之人又是南院部署谋鲁姑,当年徐河之战,他就在尹继伦手里吃了大亏,如此仇敌相见之后,杀的自然更狠。

辽军是近距离追击,宋人则是转移了几百了里而来,为了维持战斗力而进行的长距离持续跋涉行军,与扔下一切的猛扑行军根本不是一回事……常规远距离行军,一切都是要以军队中的辎重大车为准的,一天行进四十里是常规,所以三国时司马懿急袭孟达,八天跑了七百里孟达本人都震惊了,更是成了军事神话,让诸葛亮都不敢小觑他;但是,当抛开辎重,进入纯粹的战斗模式,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这种情况下,骑兵可以一个时辰跑出七八十里,步兵可以在一日夜内折返两次渡过淮河,后周时尚且不是皇帝的赵匡胤就有此战绩。

很不幸,尹继伦属于前者,他不仅是拉着辎重,简直算是拖家带口,毕竟元城已经被放弃了,按照邦媛的剧本,只有他“被”大名府宋人开了角门后败退,剩下整个河北东路的老弱妇孺才有活路,但剩下愿意走的人也多,这导致一部分人在水中应战,仓促至极,另一部分当入伍的青年根本就不算兵,一看这架势首先就被气势压倒,在狭窄的关内人挤人,使得这场战役近乎成了歼灭战,后羿季伦忍痛放弃了所有私重。带领不到千人的精锐部队突围而走,得到消息的康保裔出城接应,要不这帮河北东路的人呼,要全军覆没。

邦媛闻此战绩,当然心痛不已,主动检讨道:“都是寡人太过优柔寡断,自己没能保全河北东面之百姓,还让节度损兵折将,几乎丧命。实在无颜见您。”

他这话说的倒也是实情,这事儿确实是他判断失误,要不然引记轮不会战力减损这么厉害。也不可能被辽国的一个小股部队打的这么惨。尹继伦本人还有怨气呢,但代王毕竟是代王,他主动出城迎接,并且诚恳检讨自己还是要表态的,“大王统筹全局,自然也要兼顾民心。这都是契丹人无道不是,他们非要侵略咱们,怎么会如此呢?”

邦媛摇头,本想握手,到底看人家是个糙汉子怕吓着他,只抚摸肩膀道:“话虽如此,但辽人凶残,虽然汉化不改兽人本色。我等要立足河北,将来不忍言之事更多,寡人这次是真的做错了,连累将军,连累百姓,只是我暂时不能死,也不屑于学曹孟德,便请诸位见证,以此自罚吧。”

她说这话时是在城中的角楼里,战争时期来的只有刘娥、康保裔几人,文臣倒是听说尹继伦带着河北东路的子弟兵到了全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