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296章 邦媛的太行山建设(1 / 2)

邦媛根本没想起来人家儿子后来可是和大宋深度绑定,差不多与国同休了,只是惊叹于自己这就差明着打击土豪劣绅了,居然还有大户敢来投靠自己。

王曾听的邦媛疑问,并不慌张,显然是考察过才敢说这事,回答道:“回禀大王,这里面有个缘故,韩国华在泉州时曾纳一婢女胡氏,后带回家后其夫人言为母守丧当避讳,其实大户人家的门道儿大王也该明白,但是此人热衷仕途,还是被夫人拿捏了。只好把胡氏送到雄州这边的妹妹妹夫家里。这次他是倒霉,其妹夫去世,他来吊唁顺便为妹子撑腰,没想到就遇上这泼天的祸事,走也是走不了了,雄州那边主事的好像是韩德让哪一个兄弟,挨家挨户找大宋的官绅出来做官。虽然大王您对他们……严格一些,但比起蛮夷来还是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不止韩国华,就是雄州,镇州好几家都有这个想法,只是韩国华最干脆。”

邦媛冷笑道:“他怎么可能不干脆,这奔丧撑腰而来,就算带着人也是无根浮萍,家业都不在这儿也不怕我分了,至于浮财,好歹是能当知州的人不会没一点眼色。”

王曾只能装死,就是临时来汇报的韩华,现在已经对“韩德让”三个字快脱敏了,甚至补充到那应该是其六弟韩德威,这人没啥本事,她估计也干不成。

其实她也得感谢跟着代王从岐沟关突围再绕路到这里,生死几遭过,大家真刀真枪杀敌,一砖一瓦建设。至少就这太行山南,拒马河畔的南屯乡里来说,不管是对于烧水的刘娥,警卫的高桂英和训斥女兵的杨淮橘,还是近身侍奉大王的寇洁清,都已经不觉得韩华是一个辽国顶级贵女,而她们生死与共的战友。

邦媛感触只有更深,问韩华道:“这么快回来了,养蜂的事情办的怎么样?”

韩华这才道:“殿下大才,按您的图纸制成的蜂箱,果然实用,几个蜂农都说几辈子养蜂子,就没有您想的明白。”

邦媛尴尬,她一个公主出身的人,明白个啥,再说后世这种东西都普及了,她才能想起来,说起来这事儿和王曾继续去联络河北豪族一样都是被逼的。

虽然说赵邦媛的存在让大宋觉得河北还不能算失去,让辽国如鲠在喉,但是她自家知道自家事儿,现在她的战略是定州,狼牙山,太行山东麓三点连成一线,这片区域内她均分田地,亲力亲为,尽量按后世的红宝书作为,自然是收获颇多。

可架不住河北地势问题,她一旦离开山体庇护自己就是最大目标,所以在尹继伦申请下她将定州交给尹继伦极其残余威虏军士卒,将狼牙山一待交给冯拯和赵惟馨,她自己在山脚下负责后勤。

也是为了避开辽军兵锋,不然擒获大宋代王,对辽军来说反而是最佳的结束战争方式。

那这样做的前提就是,她需要做到需要持续产粮,供给后勤,毕竟当初赵惟馨抢粮的事可一不可二。可问题是,山里固然可以阻碍骑兵,但同时田地也少了,养活自己都不够,更不用说源源不断来投靠她的宋地百姓——这真是难民啊!所以赵邦媛也只好因地制宜,一方面促进技术发展,增进副业如鼓励养殖本地蜂,毕竟山多树木多花开的也多,便于养蜂业做大做强,产蜜也是好的。另一方面还不能彻底得罪河北大户,虽然有个华夷之别,但经历了五代那样混乱的时局,邦媛还不真不敢赌人的底线。

另外她再不敢小看萧绰,人家别管后续,能组织诸部落这次近乎夺取整个河北的进攻,就不是赵邦媛能做到的,万一她日后再有手段止住辽人杀戮,邦媛真不好说她能坚持多久。

但敌后抗战不就是如此吗?还指望谁也救你!

所以赵邦媛自己也彻底放开,除了了一套亲王冕服其他的金钗融了丝线卖了,通通分发给百姓,鼓励他们跟外界买卖,互通有无如,有消息就报给现在的代王统计局掌事,镇州走马承受李黛。

不错,好处还是有的,至少河北这里她可以任免官员,等能通消息的时候报给朝廷,这种情况下,她用内侍女子为官,就是赵滋吕端也都给画押同意。

邦媛于是先跟王曾道:“他估计也带不来咱们最需要的东西,不要太给他好脸色,但是能用还是要用的,毕竟我这里正经文官也少。总有一些事情少不得他们。中间的度你自己把握,就是这些日子你做的一直很好。”王曾已经升迁镇州知州兼任翰林学士,当然,这职位听起来有点儿虚,但好歹是大宋朝廷正经承认的。

王曾称是,邦媛又对韩华道:“养蜂这个事儿,你盯紧一点儿。夏日里,虽然我们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