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313章 舜华婚嫁(1 / 2)

赵滋不傻,先当了多年帝王,只回味片刻,就明白了吕端的意子,脸色骤然变得跟赵匡胤一个色号,冷然道:“拒霜只有21岁,难道她一辈子就注定孤独终老吗?”

吕端保持冷静,继续对官家行礼道:“这是大王殿下自己的选择,尹继伦的奏疏,陛下想必也看到了。殿下自己划破了脸。发誓今生为河北永不嫁人。女子面容何其重要,她毁容证道,着实令不少河北子民感动。辽军之所以要发动这次突袭,就是因为殿下亲近百姓后代子民。河北梁良家子争相投奔太行山,逼得他们不得不提前动手,才让后方诸位将军得以连手退敌。这等功绩人人都看在眼里,是否定不了的。若将来再有人拿代王殿下说事,您不妨也拿这件事情说到他脸上,但内心还有几分廉耻的人,是不好意思否定殿下的牺牲的。至于宽己严人之辈,说出什么不要脸的话,也自然有正直的御史为官家效劳。”

宋朝的台谏制度极好,其中真有一些为了维护公理正义而奋不顾身的年轻人,他们或许不喜欢邦媛以女子之身干政,但当她做出这么大的牺牲之后并且取得成绩后,你要还是对他有所不满,甚至要剥夺他的政治权利,那么肯定有很多人要跟你讲一讲何为家国大义,高于男女之分。

赵滋虽然容易被情绪左右,但毕竟是个政治生物。在吕端强势的凝视之下。他还是慢慢让自己冷静了下来,“朕明白了,河北不定吾妹是不能回来的。这件事情以后再说。”

“官家圣明。”

赵滋说完就换来了刘规全,命令他亲自送吕端回去。表示默许他退休要求。

果然,吕端很快就开始交接自己手头上的工作。这种情况之下,再配合着皇帝对他的家族给出很高的恩赏,明眼人都明白,这是吕相公要功成身退了。

宰执天下,权柄何其之重,眼红他位置的人可是多的是,就连一项和寇准交好的温仲舒、与人平和的吕蒙正都起了一些心思,朝堂之上暗暗微妙起来。

倒也方便了赵滋,提拔了一批年轻的御史,同时大力表彰了陈尧咨身陷敌营而绝不投降的行为,在救援后一直冷箭伤了辽国皇太妃,更是大功。不仅照例批了邦媛给他报的官职,还给高升一级为镇州知州,转任其兄陈尧佐为殿中侍御史。

话说北宋一朝,御史制度多方改革,但大体是有一御史中丞,为台谏之首,然后就是殿中侍御史副之,乃是四品高官,再加上陈尧佐本就兼任着翰林学士的职务,这下谁都明白赵滋这是培养宰相了。

陈尧佐还没高兴两天,就被相公隐约暗示,你兄弟二人都得此高位,长兄就该避嫌一下了。陈尧叟虽然也不太舍得中书舍人的职位,但到底知道家族兴旺才是好事,于是自请出任外州了。

宋太后自然冷眼旁观,她开春之后,精神不错,这日赵滋来向他请安,见母后难得喝着福建云雾茶,也笑着讨要了一盏。

宋太后笑道:“官家如今越发成熟了。怎么在我面前还做这样小儿女的姿态?”

赵滋苦笑一声,情绪竟然瞬间低落起来,对宋太后道,“孃孃,您一向不喜欢我用阴诡计谋。现在竟然也变了吗?”

宋太后听着话音不对,一抬眼睛,林茶表示收到信号,当即把屋内的宫人全部遣散,自己在紫檀门口守着,就连皇太后无趣养的白毛鹦鹉也给带走了。

一殿之内,有盆景开出的花香淡淡萦绕,与案几上的墨香一起为这母子二人这无声的铺垫。宋太后收敛了笑意,对赵滋道:“你若心里实在有压力,跟我抱怨两句也不要紧可朝堂的事情最近顺利的很,皇后听说也没闹什么事儿。你为何如此?这可不是为君王的道理。”

赵滋低着头想了一下,还是把吕端对于邦媛的未来判断给说了出来,结果没想到人家送太后八分不动,只是芊芊玉手将茶盏放下,盯着儿子一字一顿道:“你以为自从邦元去澶州领兵的那一刻开始,他还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吗?”

赵滋抬头,瞪大了眼睛,宋太后不为所动,道:“这件事情我看得明白,就是徐太妃看得也明白,不然他不会多加阻挠。因为我们是女人,知道女人一旦涉及政治,那就没有退路。官家你想不到,也不能说是过错,但事已至此,你能做的就是支持自己的妹妹。”

赵滋时之间,百般滋味都在心头,什么茶也喝不上去了,只想喝点酒。他对宋太后说:“娘娘,是我无能,您从小就教育我要保护好妹妹们,但如今我一个也护不住。”

“你别这样说。”太后到底和她母子多年,眼看儿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