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太子捐银一万两(2 / 3)

古武少年 面若桃花 2138 字 3天前

也不必太过自责了,这也不是一人二人之事,而是举国上下的穷极之力,下步还是要多想想如何度过现在这道难关,首先是要先把平叛之行所需银两都准备充盈,以备不时之需。”皇帝李贽说了半天还是说到了钱的上面。

    “继儿,朕派你司职捐银一事可有进展?”转念,这李贽就看到了站在李玉身后的三皇子李继民,望着他询问道。

    乍听到皇帝李贽毫无征兆的问到了自己捐银之事,虽然在上朝之前,心里已有所准备,但还是感到了忐忑不安,惶恐的回道:“父皇,儿臣自接到您的旨意时,就马不停蹄的开始运作,除了先期的挨个溧阳城百官走访之外,还联合户部的钱大人、礼部的周大人、吏部的石大人等,商议万全之策,积极筹措白银和粮草,就目前而言,阻力颇为巨大,好多官员听说是捐钱充盈国库,要不是哭喊没钱,就是表面答应会想办法凑借一点,还有大部分都持观望态度,等着溧阳城其他官员大部分人的动静,总之进展不是怎么顺利!”

    “现在可有捐赠之银?”待听到三皇子李继民的话之后,这皇帝李贽黑着脸问道。

    “禀父皇,到目前为止,还未有人捐出银两。”三皇子在皇帝李贽的逼问之下,也只得实话实说。

    “哼!一群只知道往自己手里捞钱的蠢货,要知道平乱不济,国则无安稳之时,民则无安居之日,朕这大朝也将岌岌可危,到时候就拿着钱去棺材里花吧。”在听到三皇子之言,现在离自己交待开始运作之事已经过去了近有月余,竟然没有收到一份捐银,一时这让自己很难接受,心情也开始变的更加阴沉起来。

    霎时间,谁也不再言语,整个朝堂的氛围变得很是肃杀,压抑的在场之人都是大气不敢出,心也是怦怦直跳,就连手脚都不知该往哪里放是好。

    “儿臣要捐银一万两,先于捐银之事开个好头儿,为父皇分忧。”这时,一向爱出风头的太子李玉站了出来,俯身拜道。

    “噢!玉儿,你真是一鸣惊人啊,看来你也不愧对你这当朝太子的名号,也不枉朕对你的殷切期望,真是如你所言,开了个好头儿啊!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当听到李玉突然的说出要捐出一万两银子,这皇帝李贽阴沉发黑的面孔,开始有点血色,也不似开始那般难看。

    太子李玉此言一出,可就是把朝堂上的一帮众臣逼的无路可走,你想啊,人家太子都捐钱了,你作为大朝的百官一员,总不能意思都不意思吧。

    于是众人都纷纷上言,这个说要捐两千两,那个要说捐一千两,有的多,有的少,但当着众位臣工同僚的面,尤其是此时可是大向陛下献媚的好时机,众官岂会错过,一时间,在三皇子的记录下,竟然捐赠之银已经达到了三万四千八百余两纹银,虽距陛下当初定下八百万两的差距很是巨大,但毕竟也是有了个好的开始,已经有钱进账了,三皇子的踌躇的面容上,也有了一丝勉强的笑容,连连拱手感谢百官的对自己所司职之事的支持。

    可底下心里却在想,四弟李玉此番作为虽然解决了一时的燃眉之急,但与那父皇要求的可是差之甚远,况且四弟为了解决自己的烦忧,这一下就拿出了如此一大笔银子,心里很是不安,觉得因为自己之事而连累了皇弟,心中苦涩滋味可想而知。

    “玉儿虽然平日里行事乖张,但关键时刻我们还是看出了作为一个太子应有的气量,朕今日对太子之为,大受感动,朝中百官都应效仿玉儿为我整个大朝的江山社稷而着想,朕本应对玉儿此为给予重重嘉赏,可眼下正是困难时期,朕也不能说些口头上的奖励,弄那些虚的来敷衍于你,等度过了这段危难阶段,国库充盈了,朕定当予以重宝加以赏赐,以奖玉儿今日之为国为民之举。”虽然皇帝李贽对李玉的捐银没有实质性的奖励,可听到此言,也是让朝堂众人看出,皇帝李贽对李玉的此番作为甚为欣慰。

    三皇子却很是纳闷,在联想到李玉当日到母亲别院的谈话口气,好像四弟成了大臣口中所说的,谁捐银谁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