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相互交关(2 / 3)

亡宋 魔晶天 2131 字 4天前

须有好的粮草。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方天定花了十多天时间,终于凑够了一个月的行军粮草。

要知道一支军队行军时的粮食消耗和养兵时的粮食消耗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更莫说,方天定还重启了曹操的屯兵制,一边养兵,无战时也可以种植水稻,麦子。当做体力劳动,顺便锻炼持久力。

所以平日吃饭是无忧,可是战事,那粮草就不太够了。

好在燕京附近的百姓都非常支持杀字军北征居庸关,随即展开了征粮,支持杀字军。

所以方天定才能子啊十多天里凑齐一个月的粮草,本来方天定的想法是凑齐半个月的粮草,然后一边打,一边运粮的。

要知道,这个一个月的算法是一天三顿白米饭,若是节约点用,能用一个半月。

只是有一点,大热天的,天气不好,粮草上却要盖着一层毛皮或是麻布。

要知道辽兵的河东马很娇贵,吃不得湿润的发霉的干草,所以要盖上毛皮防止运送时淋雨。

这样一来,草料就有一股子皮革的膻味和骚,味。

这样马儿吃着肯定不太舒服,骑士也自然有些不高兴。

大军终于开拔了,说是北征,其实是象征意义。

整个军队是往西走的,毕竟居庸关在顺州的西面。

方天定经过仔细计算,一燕京城外四十里的回龙观作为战略后勤中心而不是顺州。

若是顺州,与嬀州太近,免不了防着金人。

回龙观作为一个以道观发展而成的小镇,人员稀少,正好作为战略要地。

燕京顺州居庸关正好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从燕京和顺州到居庸关都是一百里左右。

骑兵虽然快,但是为了保存体力,以及等待步兵,所以行进的非常慢,和旅游一般,一天之后才到了居庸关。

这个时候却发现,居庸关有问题。

竟然是一座空城。

整个城没有一个人。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写的非常漂亮,当然漏洞比较大,比如派小队刺探,或者一箭射下诸葛亮等等说法。

但是这个时候三国演义作者他爷爷的爷爷都还没出生呢。

历史上,确有空城计,也的确是发生在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曹操派兵丁去收割粮食,没想到这个时候徐州的吕布兵临城下。

曹操叫了一些老头儿老妇人穿上军装站在城头,然后自己坐在城头喝酒。

吕布一看,城门开着,城楼上尽是些老头老太不由心生疑惑(吕布三百步外可以精确的把弓箭射入方天画戟中间那个指甲盖大小的洞中,不要怀疑吕布的视力,和八倍军用望眼镜没什么区别,如果辕门射戟是真事的话,事实上,确实存在这样的人,据历史记载和科学考证,人的视距是可以经过锻炼变远的)。

然后吕布退兵了,曹操松了一口气,因为整个许都一个兵都没有。

但是辽军也会这一招?

而且也没关门,恰巧就是南门没关。

方天定随即派背峞军三个百人队进去查探,不出一刻,人全部回来了,整个居庸关,一个敌人都没有,但是其他三座城门是关着的。

方天定一拍手掌,辽军跑了!

萧直窝翰,是我小看你了!

方天定随即驻防居庸关,将城头的旗帜换成了杀字军军旗,当然,宋庭龙旗是不可能被方天定插上去的。

赵桓十分反对这样做,对方天定说了几次,却没想到方天定说的是:“金人只识杀字旗,不识龙旗,若是挂龙旗,很容易造成金人误攻。

当然,燕京,威海关顺州这些地方都是如此。

方天定驻在萧直窝翰曾经的主帅府时,却受到了情报,大队辽军洗劫回龙观。

虽然后勤物资没有全部移过去,但是却有将近六万大军四天的两草,一万支箭羽,五千套皮甲。

还好没有锁子甲和弯刀,不然找谁哭去。

一项是自己偷袭人,这一次居然被人偷袭了。

方天定开始反思,是自己太理想化了,想要把威胁最小化,选择了离嬀州比较远的回龙观。

却没有料到辽军撤走,从另外一条路线,也经过了回龙观。

若是不被洗劫,那就有问题了。

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