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看着院里人家陆续搬离,便拉上娄晓娥和林晚秋,坐在中院正房里商量起四合院的布置来。
“以后这院子就咱们一家住,得规划得舒服些。”何雨柱先开了口,手指在桌上轻轻点着,“我想着,中院就当咱们主要的居住地方,日常起居都在这儿,热闹也方便。”
娄晓娥点点头,顺着话接道:“我也觉得中院合适,正房空间大,咱们仨住正好,平时吃饭、聊天都在这儿,有家的样子。”林晚秋也附和:“是啊,中院在中间,去前后院都近,挺方便的。”
定下中院的核心地位,何雨柱又接着说:“那中院的西厢房,就留给念数住吧。孩子大了,得有自已的独立空间,离咱们近,有事儿也能及时照应。”娄晓娥和林晚秋都没意见,这事就这么定了。
聊到东厢房,娄晓娥想了想道:“东厢房给晓晓和承安吧,他们俩回来有地方住,不用挤着,也能有自已的小天地。”何雨柱笑着应下:“行,就按你说的来,孩子们回来也能住得舒坦。”
“前院呢?总不能空着。”林晚秋问出了心里的疑问。何雨柱琢磨了一会儿:“前院改成客房吧,以后有亲戚朋友来,也有地方住,不用临时凑活。”这个提议得到了两人的认可。
最后说到后院,娄晓娥眼里亮了亮:“后院地方不小,要不弄个小花园?种点花花草草,平时咱们能去散散步、晒晒太阳,多惬意。”何雨柱立刻点头:“这个主意好!而且爸妈(娄父娄母)过来的时候,也能住后院,环境好,他们住着也舒心,咱们照看起来也方便。”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没一会儿就把四合院的布置全规划好——中院作核心居住区,正房住何雨柱、娄晓娥和林晚秋,西厢房住何念书;东厢房给何晓和娄成安;前院改客房,后院造小花园并供娄父娄母居住。
说做就做,第二天一早,何雨柱就动身去找改造四合院的工人,一打听便直奔京城有名的“样式雷”传人——雷师傅家。这雷师傅祖上曾给清廷修过皇宫,手艺那是实打实的过硬。
到了雷家作坊,何雨柱正好撞见雷师傅在教徒弟们手艺,刨子、墨斗摆了一地。他没敢打扰,等雷师傅教完一段,才上前说明来意,把自已想改造四合院的需求一五一十讲了遍:要划分居住区域,还得兼顾老院子的韵味和现代生活的方便。
雷师傅一听是改造四合院,眼睛亮了亮——这种既要保留古建元素,又要融入现代设施的活,如今可不常见。他当即拍板:“这活有意思!我带徒弟们一起去,正好让他们跟着学学,边看边练才学得快。”说着就召集起徒弟,拎上工具包,一群人浩浩荡荡跟着何雨柱往四合院去。
刚进院门,正收拾东西的闫富贵就瞥见了这阵仗,赶紧放下手里的包袱迎上来:“柱子,这是咋了?带这么多人来?”何雨柱笑着解释:“三大爷,现在院里就剩我们一家了,想把院子改造得舒服点,这是雷师傅,专门来帮着规划的。”闫富贵一听,连忙点头:“应该的,应该的!”心里却暗自盘算,得让家里人再抓紧些找房子,别耽误了人家改造。
另一边,贾家屋里的棒梗媳妇正隔着窗户往外看,见这么多人围着院子转,心里顿时慌了——自家还没找到落脚地,人家都要动工改造了,以后自已一家可去哪住?越想越急,转身就催棒梗再去打听租房的事。
院子里,娄晓娥和林晚秋早等着了,见雷师傅一行人到了,赶紧迎上来。两人领着雷师傅先从后院逛起,指着院里搭的违建棚子说:“雷师傅,这些没用的违建得先拆了,后院想弄个小花园,还得留间房给爸妈住。”雷师傅一边听,一边让徒弟们拿纸笔记录,时不时蹲下来用手量量墙角,嘴里念叨着“这里能留个月亮门”“那边搭个葡萄架正好”。
走到中院,何雨柱特意补充:“雷师傅,这院子以后是我们一家人住,材料您尽管用最好的,钱不是问题。关键是得方便——每个住人的房间都得有卫生间,马桶、淋浴都得装,省得以后大冷天还得去外面上厕所。”他还把娄晓娥、林晚秋,还有几个子女对各自房间的要求也一一说清,比如何念舒想要个书桌靠窗的位置,娄承安希望房间能放个大衣柜。
几人围着院子转了大半晌,从正房到厢房,从排水管道到电路走向,每一处都商量得仔仔细细。雷师傅把所有需求都在图纸上标好,又给出建议:“先拆违建清场地,再改水电管道,最后做主体修缮和装修,这样不返工。”大家都觉得合理,最后敲定一周后正式开工。
棒梗和秦怀茹刚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