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五章(2 / 3)

大崩灭 慌尘 2768 字 5天前

楼当年的帮忙,就不会有如今的大易皇室,这件事是天下人都知道的。

本来如果大易皇室要剿灭易楼,攻打易楼的话,首先就在大义上,引得天下人不服,易楼这些年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到时大易皇室攻打易楼,恐怕天下百姓之中,一些激愤的份子,就会帮助易楼来抵抗大易皇室,说白了,这其实是大易国内,神权与皇权的争端,这却不想大辽、西域、大蒙三国那样,神权融于皇权,只不过神权却又凌驾于皇权至上,在大辽三国之中,百姓心中尊神权,而弱皇权,皇权被削弱到了极点,这从大辽国每任皇帝的加冕,都要圣地加冕才算数就可以看出,在大辽三国之中,神权至高无上,但是如今在大易国内,却刚好相反,虽然易楼的神权,与皇室的皇权不相伯仲,这些年似乎隐隐有些融合的趋势,可惜这些都只是外面的景象,也是易楼和大易皇室可以营造出来的假向,以当今乾帝的野心,是不可能容忍易楼这样的存在的,百姓尊神而弱皇权,这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这其实跟当年的道门也是一样的,当年的道门统领天下百姓,凌驾于皇权至上,所以皇帝才灭了道门,如今易楼灵山圣地也似乎隐隐有这样的趋势,佛教的传播波及五湖四海,四大菩萨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已经危及到皇室的影响,照当今皇帝的手段和野心,还有暗中培养的势力来看,向易楼开刀,这是不可避免,板上钉钉的事,所差的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如今阿弥陀佛的突然现身,虽然给易楼增添了无穷变数,但是绝不可能影响当今乾帝的野望,甚至反而使得乾帝的野望,

更进了一步,说不定行动,也将加快一些,而大辽其他三国的势力,也都纷纷注视着这一幕的发展,变化,他们乐于坐山观虎斗,到时候两败俱伤,他们就可以从中取得利益,不过当今的乾帝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做这种愚蠢的决断,所以才并没有马上对易楼发动总攻。

再怎么说,易楼也是皇帝一手造就的,六十年前天京城那一战,深入人心,加上这些年佛门的传播,佛教化都渗透进了民间,在大义名分上,易楼占了第一,比皇室皇权都要高大的多,在人心中,乃是正道的存在,大易皇帝如果贸然之下就对易楼发动的剿灭的命令,到时候真正的打起来,天下大乱起来,在天下人的心中,大易皇室就会落得个不好的印象,即使最后成功,民心不能一统,大义不能诉说,不能正道,到时候大易国内恐怕是四面开花,要知道那些被废立的上古道门,并没有一一完完全全的陨落掉,而是许多的人,都暗中修养生息,蛰伏下来,这种天下大乱的事情,正是他们乐于看到的,而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也可以趁乱起义,在大易国内四面开花,闹的个天翻地覆。

乾帝显然也知道这一层后果,大易皇室也讨论过甚至布置演化过种种可能,所以这些年大易皇室并没有多大的动静,只不过是在不断的静静积累,如今到了一个浑厚极点的地步,战争就显得一触即发了。

不过以目前的局势,显然双方都没有完整的对策,大易皇室要剿灭易楼灵山圣地,易楼的掌控人,方丈等自然不可能一无所知,相反,这些年不少朝廷的人混进了易楼,暗中行事,这些都不可能瞒得过四大菩萨和十八罗汉的眼光,甚至大辽等一些塞外之国的人,也都混进了易楼之中,暗中做坏,或者暗中行事,紧紧盯着易楼的动作,而当时阿弥陀佛的现身,只不过是短暂一瞬间,所见到的人,也只有杨道可儿一干人等,但是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显然是易楼之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易楼忠心耿耿,显然都被其他国家的人渗透了进去。

不过这也只是外围的一些势力被渗透了进去,易楼的核心,四大菩萨,十八罗汉等等长老方丈,都是依然好生生存在着,并没有被渗透,否则那样的话,易楼早就完了。

杨道在易楼之中呆过几个月,对易楼的印象,大部分除了山河大赛,舍利塔林,四大菩萨道场之余,唯一的印象就是普贤菩萨道场,毕竟当时杨道急于突破武道,并没有深入探查,而且以他当时的实力,身份,地位,也不可能探查到深层次的东西,但就是这些表面的东西,四大菩萨,舍利塔林,山河大赛上遇到的高手,道场藏金阁等等,却在杨道心中留下了神秘莫测四个字,在杨道的印象中,易楼只是外围,就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能看的见,但是却根本摸不着,就好像是天边的云,飘渺无常,又好像无底的洞,永远摸不透他的底,但有时候又好像小孩子的纯洁,其实很简单,只不过乱花渐欲迷人眼而已。

总之身处易楼的这几个月短短时光,杨道领略了易楼的层次,感受到了易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