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初次北伐(一)(2 / 2)

人势必南来,诸君不得不以此为虑!”

喝得正酣的主帅到彦之及诸将此时都陶醉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之中,哪里还能听得进这颇有些杀风景的不和谐音符?有一位领将高举着泼泼洒洒的酒盅对着王仲德大声说:

“王安北,多虑啦!痛快地喝吧——”

接下来,一些将校七嘴八舌地说:

“魏虏都是一群胆小鬼,现在都躲在平城抖呢!魏虏害怕我们,也不是一天啦!”

“是啊!胡将军,把当年过黄河杀魏军的壮举再和我们说说,有许多人还没有听过呢!”

“胡将军,给他们说说,也算是扬扬威风,鼓鼓士气!”主帅到彦之也高声鼓励他。

被众人称作胡将军的人,就是建武将军胡藩。当年他曾随先帝北伐姚泓,任宁朔将军,参谋太尉军事。现在听了主帅的鼓动,他端起一盅酒站起来一仰而尽,然后用手抹抹嘴边的流液,大声说:

“那是十三年前的事了。先皇率大军从淮水、泗水进入清河,准备溯黄河西上,先派使者向魏人借道,此时姚泓得知先皇要讨伐他也向魏人求救。魏主拓跋嗣让群臣商议,群臣都说晋军扬言伐秦其志难测,若登岸北侵则势不可挡;况且姚氏后秦和魏是婚姻之国,不可不救。于是都主张应兵在黄河上拦截,不让我军西向。只有他的博士祭酒崔浩持议不同,他认为先皇早有图谋后秦的打算,如今姚兴死,其子姚泓弱劣且国内多难,先皇此时讨伐,其志必取;如果不借道反而派兵拦截,这将惹怒先皇,晋军势必上岸北侵,这样魏人将代秦受敌。魏主拓跋嗣听了,觉得有理,但一时还拿不定主意,就采取一条折中的办法:以司徒长孙嵩督山东诸军事,让振武将军娥清、冀州刺史阿什干率领十万步骑兵驻扎黄河北岸,令其中数千骑兵沿着黄河随我军西行以监视我军行踪。我军在南岸挽船,因风大流急,有些船断了纤绳漂到北岸,魏军就加以杀戮。有一天傍晚,暴风把一艘装载辎重的大船刮到北岸,魏虏得意地把弓矛都往岸上搬,这可把我气个半死,我就带着十二个壮士乘一艘小船向辎重船处驶去。才登岸,魏虏五六百骑兵看我们只有十三个人,都哈哈大笑。诸位有所不知,搭弓便射是我的拿手好戏:片刻之间,十多个魏骑兵就被我一一射落马下!”

“将军真是好箭法!”有的年轻将校入神地听着,大声喝彩。

“其他魏兵见了立即奔散,我们就把被搬上岸的兵器再搬回船,然后摇着船回来了,魏兵只能远远地看着。后来先皇也曾令将士登上北岸还击,但刚上岸魏军就退走,我军才下船他们就又聚拢来。到了四月,先帝派遣队主丁旿率甲士七百人带着百辆战车渡过黄河上了北岸,在离黄河百余步处摆好却月阵(用车辆围成的可攻可守的半月型的阵势),两端紧靠河岸,然后每车配备七人,事毕,再插上一面白羽旗。魏人见了不晓其义,只在观望。先皇先安排宁朔将军朱石率两千人在南岸待命,一旦见白羽旗竖起,朱石立即率两千人带着一百张劲弩渡过黄河,在每辆战车上各增战士二十人,劲弩一张,再在车辕上架设防备敌箭的彭排。魏军这才知道我军是在建立营垒,于是纷纷围拢上来包围我军阵营。”

“魏军也太笨了吧!”有人插话说。

“迟钝迟钝!哈哈哈!”插话引来了一片哄笑声。

“让胡将军接着说!”有人正听得入神。

“我们先用软弓小箭射击,但这时候那个长孙嵩也带着三万骑兵,”胡藩说得起劲,又是咕嘟一盅酒下肚,“他也带着三万兵前来助攻:那可是四面肉搏,血肉横飞,这样劲弩因距离太近不好施射。好在朱宁朔过河时特意准备了大锤和千余张长矛,他就把长矛折断成三四尺长,然后用大锤锤击,那飞出去的短尾矛一矛能贯穿三四个魏兵。魏军不能抵挡,全部溃退,我军乘胜追击,斩了魏的冀州刺史阿什干,魏军丢下一路尸体,逃回畔城(在今山东聊城县界)。朱宁朔又率领我和宁远将军刘荣祖追击,再次击败魏军,杀敌千人,魏军仓皇远逃。后来魏主拓跋嗣听说了,后悔没有听崔浩的话。”

将校们一边听着胡藩的故事,一边频频举杯,沉浸在一片胜利的喜悦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