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得意的司徒和失意的刘湛(2 / 2)

前卖弄文才!”袁淑这时才不得不直说自己二十四岁。后来,义康看在其父的份上任命他为司徒祭酒。

就在彭城王义康如日中天的时候,领军将军刘湛却颇感怏怏。

殷景仁兼任侍中,得以常常侍奉于帝侧,而刘湛每每感到失意,久而久之,他就认定是因殷景仁专管内任,阻隔了自己和皇上的亲近。正在他穷愁无计的时候,他的心腹献计说:

“殷铁既然总管门下枢要,得以与帝朝夕相接,主公何不启奏皇上让殷铁去掌管选举?一旦殷铁担任选举一职,他就要出居尚书省,这样就可以让他与皇上渐渐疏远,况且九流难精,间隙易乘。”殷铁是殷景仁的小名。

刘湛听了,对献计者大加赞赏,说:“没有哪条妙计不是人想出来的!”随之拍拍献计者的肩膀,仿佛立即就要提升他似的。不几天,在独自侍于帝侧的时候,刘湛就依计进言,说殷景仁之所长,应该处在官人的职位上,应该让他担任吏部尚书。

尽管此前刘湛曾在皇上面前说及殷的不是,但这次皇上却并没有多想,反而认为刘湛有肚量,有眼光,所举得其才,随即就委任殷景仁为吏部尚书。

不过出乎刘湛意料的是,皇上只是让殷景仁兼任吏部尚书,其他职位依旧。

这条计策不但没有让殷景仁与帝相疏,反而让他有了更大的权力,这可把刘湛气了个半死。在刚刚得知这个消息的几天里,他甚至托病不入台城,只在家中不停地念叨着:“殷铁!”“殷铁!”那个不知趣的献计者在去看望他的时候,引得他大雷霆,甚而至于让他抓起案上的砚台大骂着砸向献计者。

不知是故意还是巧合,就在这个时候,供职于东府、同是来自南阳的宗家刘斌到领军府拜见了刘湛。

刘斌有处理政事的才能,深得司徒义康的赏识,是义康特地把他引入司徒府任右长史的;庾登之被赶出了东府,而刘斌既果敢能干,且又忠于自己,于是义康就把他由右长史提升为左长史。刘斌是一个能体察主公心意的人,闲谈中,义康偶然提及了刘领军,刘斌就牢记在心。在他看来,也许,他能做到主公所做不到的一些事。近来闻知刘领军与殷景仁小有隔阂,一向自视甚高的刘斌觉得这正是一个好时机,也许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以帮助主公,于是他就次登上领军府拜见了他的宗家。

在拜见宗家的时候,刘斌带去了主公对他的问候,同时也强调了主公对领军早年辅佐自己的谢意;当然,这份谢意,经过刘斌的口,显然是被有意无意地夸大了。

刘斌既提及自己早年对义康的辅佐,刘湛自然也不会忘记晋末义康任冠军将军、豫州刺史镇守寿阳时,自己担任义康的长史、梁郡太守一事。那时义康因弱年未亲政,所以府州的大事全都由自己处理;后来义康进号右将军改任南豫州刺史时,自己随之改任历阳太守,继续辅佐他。但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主公已经由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变成了二十多岁的司徒、扬州刺史,而此后这些年,自己先是由辅佐庐陵王义真到出外任为广州刺史,又由侍中出外任辅佐江夏王义恭,时而内时而外,已与当年的主公渐行渐远。现在刘斌的造访,不正是自己穷途末路的时候吗?何不借此以为契机来改变一下现状呢!司徒是帝之大弟,深得帝之信任,如今大权在握,而殷铁屡屡排斥自己,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刘斌带来的司徒的问候,不正是给自己带来了一个改变现状的信号吗?

刘斌的这一次拜见,实际上是在司徒府与领军府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刘斌拜见的结果,是刘湛对深居东宫的司徒的拜见。而刘湛对司徒的这次拜见,使得他至死再没有与司徒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