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君疑臣不反(4 / 4)

为质之故事。儿臣愿意孤身入唐为质,劝说唐主西向,以兵进马楚为先——虽然如今马楚内部乱象初萌,然唐军没有五六年之力,也是不可能彻底吞并马楚故地的。

届时,如果唐主李璟有儿臣这个人质在手,以马楚故地之乱,与我吴越众志成城之团结,相信唐国会做出一个明智之选的。如果儿臣注定无此机缘继承父王基业,至少也让儿臣为国立功!”

“如果唐国寇边,你想为国出质,引诱唐军西向马楚?这有何益?”

“父王,如此乱世,哪个诸侯敢立幼主?‘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之论之所以广为诸国接受,与天下大乱的大环境是不无关系的。

那些愿意立长君的国主们,所想的无非是让自己的弟弟当了一方诸侯,总比让自己的年幼的儿子坐上那个位子之后爆发内乱外敌被人一锅端了要好,到时候连想退一步让子孙后代当个富家翁的机会都没有。可是,一旦王位到了‘王叔’手里之后,要想重新回到‘王侄’手里,那就很罕见了。”

“你说的这些,父王自然知晓,可是这和你甘冒奇险,预作出质的打算又有何关系?”

“父王觉得,如果将来大位更替之时,儿臣身在国内,却因年齿幼小资望不足而不为众人拥立;或届时儿臣身在唐国、为国立功,众臣欲立我而不可得;两者相权,何者更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