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身份,成了南方来的皮货商人,按照那个姓杜的皮货商人行走收货的路线重走了一遍。
我们先是雇了个当地人驾船带我们西进,过了水泡子中央一个满是候鸟群的小岛,在月亮泡西北边上岸,沿途装作收皮子,一边打听一边走。
由于地势低洼,这边的人大部分都住在岗子上,村子多叫某某岗子,而不是某某屯子。
而我们要找的村子,就叫黑凤岗子。
那个姓杜的皮货商人当时就是住在黑凤岗子,把这里当成了落脚点辐射周边。
当时他出去收皮子,回来的晚了,想要穿过一片林子回住处,发现了异常……
也就是说,若是没有意外的话,那颗夜明珠就在黑凤岗子附近的某个林子中的大松树上。
由于当时这边人烟稀少,地名也不固定,有些只有三四户人家的小定居点儿都是自己随便取个名字,想叫什么叫什么,不是当地人压根就闹不明白。
我们又费了好大功夫,终于从一个晋省闯关东过来的老头口中打听到了地方,赶到那里时已经是夜里了。
黑凤岗子不大,只有七户人家,进了村,只见此时天刚黑,家家户户却门窗紧闭,一丝光亮也没有,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
我们随意挑选了一户人家叫门,屋里却惊叫连连,显然是吓得不轻。
直到我们爷俩儿说是走商收皮子的皮货商人,屋里的人才放心,开门让我们进去,请我们坐下,送上了吃的喝的,却始终没有点灯。
这倒是怪了,我爹就问他们:"老乡,夜里黑漆麻糊的啥也看不清,你们为啥不点个亮呢?"
"噫~~~可不敢呐!外头闹妖怪嘞,见到亮就来了,谁不害怕?
反正搁自个儿家嘞,习惯了,摸黑也木事儿,不耽误吃喝拉撒。"
"妖怪?什么妖怪?"
"小点声,别让那妖怪知道咱木睡。
哎呀,你们趁热吃呗。你们边吃咱边聊,别客气。"
这个姓李的老乡还挺热情,一个劲儿的催我们吃喝,然后蹲在灶台旁烤着火,和我们聊起了他们这边的邪乎事儿。
黑凤岗子的七户人家有四户是鲁省过来的,过来这边已经快三年了。
这户老乡和他隔壁那家是豫省过来的,来了差不多两年。
此外还有打东边刚刚过来的一家朝鲜族的。
一开始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在这片环境恶劣的地方开垦荒地、捕鱼打猎,虽然艰苦,吃饱穿暖不成问题,比在老家好太多,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慢慢的,他们发现不对了,这地方乌鸦实在是太多了,动不动就成群结队的乌压压一片到处飞。
后来为了讨个好彩头,避讳不祥之兆,村里唯一有点文化的——那个鲁省过来的孟老头绞尽脑汁,想到了个黑凤岗的村名。
哪知不管用不说,去年村子附近居然出现了一只双头乌鸦。
它身上的毛黑的五彩斑斓、锦绣靓丽,红嘴碧眼,展开翅膀飞行的同时,两个脑袋还不忘互相吞吐一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