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新文化战略,于飞虹(33)(2 / 3)

>

不是真正的新文化。

前三十年,是真正的新文化。

社会意识遥遥领先于社会现实,开国的红利。

执剑人离去,现实太厚重,又拉回现实。

现如今是物质条件足够,社会现实足够,但社会意识落后了。

一批老帮菜、老油渣,太土。

文学界不是流氓就是骗子。

除了矫情、私通、喝酒、吹牛、讲黄色笑话、发泄对社会不满。

为了一个小位置,为了一个小嫂子,为了一个会,打得不可开交。

正常人的东西,一概没有。

阴枣之类的,放在古代也是土到渣,恶心人。

80年代,有人狂妄的喊出还要再殖民300年。

正常东大人对土地的抽象性认识,应该是浑厚和厚重,而不漆黑和肮脏。

应该是生机勃勃,而不是一片污垢。传统文化思想中,对国家的忠,对祖辈的孝,对百姓的仁,对兄弟的义,朋友相处的礼,社会规范的信。

这些东西,在所谓大家的作品里,往往见不到。

而所谓搞现代学术研究的,骨子里也没有一点现代气息。

律师、记者、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很多是言必称米国,希腊,罗马。

一个律师,本该是无神论者。

却言必称圣经、亚伯拉罕。

妄图用西方的制度文化来改变。

自轻、自贱、自我毁灭。

向西方献媚,达到极致。

究其原因,不难理解。

50、60、70这一代人,东大还比较落后。

他们中间最优秀的人,并不需要进行创造。

无论是文化思想、政治制度、经济模式、产业结构、技术方向、产品理念。

只要从国外抄点过来,就是领先的,就可以功成名就。

这些人是靠贩卖西方过日子的。

事实上。

社会面、产业面,和文化面、舆论面截然相反。

哪怕是百年前,面对着重大的军事失败,整个政权的崩溃。

依然会有人站出来,要求恢复中华。

清政府被推翻之后,仁人志士所追求的方向,不是分裂搞出几个小国家,自己过上小日子。

而是,即使通过战乱,也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8090年代,依然有无数人站出来,撑过那段岁月。

更不用说00年之后,80后成长起来,爆发出强大的创新能力。

后世,几乎所有的领域,东大都是世界的前列。

而90后00后会更加优秀,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间,国家已经强大起来,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物质基础。

现实层面。

万家烟火、充满希望。

舆论上传播上。

哀嚎遍野,妖魔。

即使是20年之后,依然如此,沈三通重生那会,大行其道。

米国一个无法落地的技术,一下子舆论场欢欣鼓舞。

比亲爹复活都要高兴。

东大给运动员装个空调,那么多逼事。

搁那扣天气细节,从一个细节,推翻所有事情。

如果是东大办奥运会,用纸板房,工期延误,运动员入驻甲醛还没散,冷凝水没有空调,肯定又是一片亡国。

本子在东大出事。

一片亡国,民粹,资本逃离警告。

东大人在本子出事。

闭口不谈,支支吾吾。

何止是双标,简直是双标!

国人被一帮油渣、老帮菜、殖人弄得,连幻想好日子都不太敢想。

好日子还在后头的当事人。

人家确实日子越过越好,被狗东西反复拿过来解构。

这就表明,需要一场新文化洗礼。

农业时代。

中华文明繁衍了最为绚烂的文明。

大一统王朝初期,哪怕是小农,也能时常吃上肉,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有文化娱乐生活。

城市更不用说,不少百万级的人口城市,有着丰富的市民生活。

反观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