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斗争取得胜利,始终坚持如一(33)(2 / 3)

/p>

首先。

强调了刘备的法统传承,有着汉室宗亲身份,天然具有天下的宣称。

其实在东汉,这种身份比比皆是,有汉室血脉的多了。

血脉本身只是1,刘备这些年的身体力行,像刘表病逝之后,没有选择攻打荆州,百姓来投,带着百姓走,说出那句“以人为本”。

如此种种给这个血脉后面加上了许多0,让这个身份有了价值。

其次,诸葛亮表明实力。

虽然是战败,但是刘备核心团队不失,只是伤了毛发,没有伤及骨、肉,更没有伤及脏腑。

最后,则是分析了孙权的局面。

以最近战败为例,曹操没有选择追击他们,而是直扑江陵,意图非常明显。

荆州不过是一个开始。

最危险的是如今的江东,死到临头的是江东。

经过斗争之后,鲁肃改变了态度。

才有了历史中记载的那一幕相谈甚欢。

邀请刘备组建孙刘联盟,还和诸葛亮套了近乎,提及他是诸葛子瑜的朋友。

诸葛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避乱到江东,担任孙权的长史。

刘备采纳鲁肃的计策,进驻鄂县的樊口。曹操从江陵出发,将要顺长江东下。

诸葛亮为刘备再次分析了局势,曹操很明显是直指江东,这个时候正是我们的机会。

江东世家门阀可以投降,但孙权没有投降的余地。

也给刘备制定了策略,继续收拢士卒,操练水军,和刘琦结成联盟。

沈三通在这里也没有采用史书上的“求救”说法。

向江东求救,是事实。

但不能说出来,尤其是谈判中,会降低自身的谈判筹码。

有些事可以做但不可以说。

鲁肃因为诸葛亮的敢于斗争,自尊自信的态度,越发尊重他。

鲁肃要向孙权报告形势,而诸葛亮也受刘备之命,出使江东。

诸葛亮在柴桑见到孙权。

孙权接到鲁肃的报告,知道了刘备情况,也知道这群人核心未失。

但依然想要尝试收编刘备。

这个时机太好了,刘备刚败,曹操大军在前。

当然要试试,万一成了呢

诸葛亮面对孙权的趁火打劫,驳斥了对方,并且反指孙权即将大祸临头。

曹操基本已经消灭北方的主要强敌,接着南下攻破荆州,威震四海。

在曹操大军面前,英雄无用武之地。

曹操的铁骑,下一个目标就是江东。

如果刘备没有退路,选择投了,到时候曹操还会接受江东的投降吗

或者说,你孙权自己想想,江东世家门阀,会不会用伱孙家向曹操表示衷心。

诸葛亮所说话皆是诛心之言,很难听。

而这就是利益斗争,不可能温和。

诸葛亮的态度,让孙权态度发生了变化,知道必须平等的对待刘备。

更加尊重作为刘备使者的诸葛亮。

沈三通电影的主题,在蜀汉阵营中展现。

赤壁之战中,曹魏阵营占据非常强势地位。

只要不浪,稳扎稳打,蜀汉和孙吴很难存续。

而孙吴相比较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压制投降派。

总体而言,孙吴阵营是有许多选择的。

蜀汉阵营局面就差多了。

夹在中间,刘琮那个死孩子,投降之前不知道说一声,又遭遇了军事失败,局面不要太差。

像刘备刚刚失败的时候,曹操大军来袭,刘琮献上荆州。

要是换个只知道空谈的文人墨客,那就完了。

天塌下来了,死定了,没有活路了。

只有投降。

大概率投降曹操,小概率投降孙权。

反正就是投降。

等到要去和孙权合作,寻求帮助的时候,又会自我贬低,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上。

就是从没想过,定下神分析得失,寻找机会。

没有从危险中看到机会,去努力寻找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说白了,只知道空谈的文人,不理解力量来源。

兵马粮草只是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