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慢慢的往上走,到了蜀汉武侯高光到了顶点。
不同的顺序排列,给出的观影体验也有不同。
文青的选择,可以越来越往下,以曹魏结尾。
沈三通选择对观众最友好的结尾顺序。
曹魏在前,东吴在后,蜀汉在后。
情绪从低往上走,到了蜀汉达到顶点。
沈三通这版《赤壁》,蜀汉是闪光点。
曹魏有米国的影子,好大喜功。
蜀汉闷声发大财很契合东大一个时期的发展基调。
甚至赤壁之战,有点像911,一下子把米国注意力转移了。
天下大势就是这样,祸福相依,得失难计。
盛名伟业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唯有藏拙守志才是不败之道。
吴语森《赤壁》的闪光点,在孙吴。
可能是不小心,也可能是故意,他偏向于孙吴。
电影在武侯指点江山下结束。
周洁爆发力确实强,大段大段的念白,很有感染力。
当然,没有完全结束。
还有彩蛋。
镜头往上走,鹰飞过,而后往下。
出现了一面“唐”的旗帜。
又出现了一面“秦”的旗帜。
一个骑马的身影出现。
镜头给到正面,是沈三通的客串。
手下高呼:“秦王”。
有“唐”又有“秦”,观众自然知道秦王是指。
而熟悉历史的观众,甚至可以猜到这是哪场战争。
李世民约束手下:“勿惊扰百姓。”
镜头一切。
确定虎牢关之战方略的时候,有谋士用赤壁之战作比喻。
如今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距离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年),四百多年过去。
浩浩中华,经历了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三国时期。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进入晋朝时期。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317年西晋灭亡,同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进入十六国,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明元帝拓跋嗣及太武帝拓跋焘的经营,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588年隋灭陈之战。
至此,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分裂割据丶战乱不止的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统一于中央政权之下。
不过统一之后三十年后,半个甲子,隋朝就灭亡了。
于是,天下又来到了一个分界点。
重演三国,还是归于一统,就在李世民兵锋之下。
李世民生发无数感叹:“近七甲子。”
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丧失大一统的大好机会。
尤其是以战争手段的高合法性大一统,导致四百年来,天下无法长治久安。
唯有强力的武力统一,唯有军事的胜利,才能奠定日后的长治久安。
李世民感召天命落于身上,也誓言不做曹操。
竭尽全力。
所以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丶勇猛丶耐心丶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
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馀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馀万众,窦建德战败被俘。
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
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丶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朝版图基础,军功显赫。
昭陵六骏,皆是神驹不寿。
邙山之战灭王世充,飒露紫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洺水之战灭刘黑闼,拳毛騧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灭窦建德,什伐赤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定鼎天下,青骓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战马如此,那战马上的人呢?
这便是天策上将,中原的皇帝,也是草原的皇帝,可汗的可汗,天可汗!
唐朝真正的开国皇帝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