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三通点头:“我的态度一直都是支持,我们言论已经够宽容了,我们的审核不仅看结果,还看动机,看过程,我觉得很好。”
“同时,我坚决反对分级,多年前我就反对,现在我依然反对。我们的电影,能给大人看,就应该给小孩看。不能给人分层,无论是竖着切还是横着切,都是在制造社会撕裂和矛盾。”
胡蝶问起了最近的事:“我看你公司制片人对审核有意见?”
“没有。”沈三通摇头道:“主要是我们有一小撮人,有很大声音,他们不建构,但是很会解构。”
“我看不起这样的人。”
胡蝶有些惊讶,今天专访她听到了一些消息,沈三通主要是表态,没想到还是那么犀利。
某个群体形象不是后世,没那么负面。
“能说说为什么吗?”
沈三通要把火力点定在某个群体身上:“他们讨厌做事,却想着掌权,贪婪的丑态让人憎恶。”
“放在古代,他们就是占据高位,却袖手谈事的清流,现在,想着依靠名气,掌握权柄。”
“好在我们选拔制度合理,他们这些人永远没有机会。”
东大选拔路径很清晰。
比如小张,大学毕业成绩优异,进了国企从工人做起,三年时间,熟悉了生产实践技能、操作流程。
好学上进,边工作边学习,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又回到厂里,继续当工人。
知识和实践结合,提出了一些新的工作方法,跟工人们打成一片,又两三年,当车间或者班组负责人。
这时候,有个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有的人说这样干,也有的人说不行,需要那样干。
小张既要有技术主见,又要团结各种不同意见。
干了两年,项目完成的很好,于是担子上又多了一个任务,一年多,又干成了,提副厂长。
副厂长级别提了,但是从说一不二的,变成了配合的,调整了心态,能听厂长的话,还能尊重其它副厂长,又能把分管的事搞好,还能给分管领域争取新项目。
又干了三年,调到党务口,搞个副书记试试,没想到还行,文章、规划都能干好,组织和宣传搞得也不错,还搞成了多年没搞成的薪酬制度改革。
跟上级处得也不错,该紧张紧张、该自信自信,既老实又会装。
然后上了厂长了,又三年,厂子效益红红火火,当一把手了,组织部门干部局来考核,上部务会,列入后备名单了。
公示了,有举报,查了,没问题,副部,再派到地方试试,依然能调整好心态。
这是工厂路径,还有一个公务员路径。
基本上一个道理,都需要成绩,需要大量做事。
能出来的,不说别的,都是人精,也都是能干事的。
韩三瓶就是工厂路径。
历任照明工、场记、副导演、艺术中心主任职位,然后干导演干副厂长。
工作十年才摸到导筒,老谋子也比韩三瓶早一年。
某个群体想要的就是立刻一步登天,不想要过程。
沈三通对自己定位清晰,就是个导演,一个商人,其他的不碰。
不想吃苦,只想着爽,所以也不想其他的。
专访进行到最后,胡蝶问:“沈导,你对电影行业有什么看法?”
沈三通道:“我认为开放是大局,中国电影有今天,从九十年代的低谷走出的,离不开市场化改革,离不开加入WTO。”
“只有外部的强大压力,才能凝聚内部共识,才能去触动一个又一个跟不上时代的利益团体。”
“如今好莱坞大踏步进来,是挑战也是机遇,同时是大势所趋,电影比其他行业幸运多了,我们有很多年的缓冲期。”
“两岸三地电影人要团结起来,关心电影事业的人也不要搞小动作,从大局出发,要团结,电影行业发展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
谁才是大局?
这也是要争一争的!
专访结束,沈三通当没看到胡蝶的暗示。
给陈澈希去了一个电话。
这几天陈澈希就守在电影局。
线上重拳出击,线下也是重拳出击。
沈三通问:“怎么样?”
“行了,这边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