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一卦纯清(1 / 7)

卫霜 浮世游乐 5817 字 3天前

万暮白至太乙玄宗山门下,散尽元气穿过护山大阵往深处去,不禁心想这护山大阵端的有趣,只顾及阻隔修士,却不管凡人,倒有种耳听千里而目瞑的怪异感。

要说他自下了昆仑,往舒城,走江淮,上漠北,本想顺路回去探望父帅,可半路上徐武却截住了他,交予书信,说是未曾讲清的细节。原来当初传书,万可只说了《乾坤剑法》的流传,其中涉及的恩怨琐事并未提及,这下想起来才明白少了关键一处,这也是为何万暮白会到这“洞天福地山,太乙玄门宗”的原因。

《乾坤剑法》若是追根溯源,已是不可考据了,流传中最为重要,也是世人认为使其一跃成为一套惊世剑法的,还得是太乙玄宗的纯清真人重新整理校订,并为之发明。

虽说听起来时移世易,却实际上只隔了百二十年的光景,万暮白不得不感慨,这摄生长寿之法太乙玄宗是真有点东西,三元之寿真不是说说的。自打纯清真人羽化而去,太乙玄宗掌门就是他的二弟子静怀真人,此间又有五十年。

万暮白不禁嗤笑,寿元终有时,无物可补天,寿终正寝便说了,太乙玄宗的人一个个都说“羽化登仙”,越传越玄乎,跟真的似的。

说回《乾坤剑法》,虽说经纯清真人一番心意,又被万可打出了名气,纯清真人刚校注完成时却并不非常重视,原本便就在本宗藏书阁里。

后来是静怀真人入门后,成了入室弟子,真正要有自己的倚仗,来藏书阁中查阅时才发现,一番观摩发现《乾坤剑法》共书三卷,前二卷皆是气法,又想到太乙玄宗现在重视养气功夫,就潜心钻研,凭此契机将前二卷再度校注,分为理法功法,前半部皆是理法,其中逐条讲明所需所用功法,到后半又皆是功法口诀等。

然而有趣的是,就后来传抄过程,静怀真人反倒是后的,那先他一步的人却是他的师兄静宁真人,只是静宁真人醉心剑术,对气法不甚感兴趣,就没再研究,这对师兄弟当真有趣,也算很有缘分。

而当静怀真人完工与静宁真人分享时,他却一改常态往藏书阁借阅《乾坤剑法》,气法部全数不管,只将最后一卷的剑法抄录。

之后因果种种,静宁真人出走太乙玄宗,据说还伤了纯清真人,之后便不再有消息,那最后一卷的《乾坤剑法》也没有完成,不过之后江湖上却开始有打着乾坤剑法名号的侠客出现,最有名的自然是如今的乾坤卫统领万可。

也就是在十年前,有人送回一本《玉函真言要诀心法》其中全是剑招而少有论述,静怀真人一看就知道是师兄的字迹,且正是被他誊抄之后带离的原始抄本,不禁感慨良多……自此由纯清真人校注,二人分别钻研各成一家,又再度相会。

万暮白这才了然,怪不得他看到的乾坤剑法炼气极少,应该是静宁真人离开时随之流入江湖的剑部,至于气部还就在太乙玄宗的藏书阁。甚至静宁真人传入江湖的那部分也不完全,细看之下有些词句前后脱节,明明独立却又承上启下之意,想来是删改过。

万暮白原本不明,如今也是想通了,说不定静宁真人是想说明自己虽离开太乙玄宗,却依然没有将宗门所传随意示人,所行皆从个人之所得。可是这样一来,对于剑法精进却有许多阻碍,纵使他天资聪颖,也不如直接一睹原文来得爽利。

从下了昆仑,万暮白知道自己的修为已然是无法用存世的境界所计较,所突破的不仅仅是修为瓶颈,还有心境,为此还需要有一法来作为引导,最直接的就是功法,而乾坤剑法他,包括江湖上所有学过的,只见过剑部,甚至那都是残卷,立论解说最详细的气部更是在此之前闻所闻未,这才溜进这神州最为神秘的太乙玄宗。

太乙玄宗一片连山,最南边是众多殿阁,弟子所居在一侧,往北西侧是宗祠及所种灵植天材地宝,东侧是弟子授教之处,最北侧地势陡高有一座平台,据说是被纯清真人一剑削平的山头,上面立着一块石碑,上载有纯清真人的只言片语,相倚着一棵老松,平台被用作弟子论道的场地。

此次万暮白目标的藏书阁,正在擎剑台,就是那座平台,的山腰上,他从偏殿绕过弟子寝室,往演武场,发现大半夜还有一人在那练剑,不免多看了几眼,竟发现好生熟悉。

万暮白停下脚步掩住气息,那弟子练的竟就是乾坤剑法!一时间又惊又喜,他两相权衡一番,还是没能抵御诱惑,欣赏起来。

云遮月的天、百世经营的福地、玉儿一样的人、旧友一般的剑,好景致好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