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合作条件杨光管订单+王姐做督导(2 / 3)

>

“歇会儿吧,喝口水。”

王映雪递来一瓶矿泉水,还有一张湿巾——是他常用的无香型,“擦把汗,别急,沈太太那边我跟她说了,不催你。”

接过湿巾,杨光突然想起第一次跟王映雪合作干活的场景——那是在一个老旧小区,他拆油烟机时把油污蹭到了脸上,自己没察觉,王映雪递来的也是这种湿巾,笑着说“你这脸跟花猫似的,客户看见该笑话了”

当时他还不好意思地挠头,王映雪却手把手教他怎么避开油污,“拆的时候身子侧一点,腰也能舒服点”

“那时候你就教我怎么护腰,我还没好好谢谢你。”

杨光擦着汗,声音有点轻。

“谢什么,都是互相帮忙。”

王映雪举着手机录像,镜头对准他手里的零件,“编号别错了,上次你帮我修水管,就是因为按顺序摆零件,才没装错。”

沈太太站在旁边看得乐:“你们俩这默契,跟合作了十几年似的。”

“差不多快三年了。”

王映雪笑着回应,眼神却不经意间扫过杨光的腰,见他动作慢了,就主动说“我来帮你递工具”

,悄悄减轻他的负担。

杨光心里暖烘烘的,手里的螺丝刀也稳了不少。

他知道,王映雪的督导不仅是对客户负责,更是在默默照顾他的腰——那些流程里的细节,那些恰到好处的提醒,全是藏在专业背后的关心。

4利润初算:汤碗里的情谊

傍晚,两人蹲在小区楼道里对账。

王映雪拿着手机计算器,一笔一划地算:“收费2ooo,人工算2oo,耗材15o,交通5o,工具损耗1oo,净利润15oo,四六分我得6oo,你得9oo。”

“别算工具损耗了,我那工具箱还是你帮我修的呢。”

杨光笑着说,想起上个月工具箱的轮子坏了,王映雪找了个旧轮椅的轮子,帮他换上去,还说“这样推着省力,你腰也能少使劲”

王映雪却坚持:“该算的得算,咱们是合作,不是施舍。”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这6oo我转进朵朵的手术账户后,剩下的钱,我请你吃碗牛肉面,就当庆祝第一单成功。”

“好啊,就去上次那家,你还加了个卤蛋给我。”

杨光立刻应下来,记忆又飘回伤退初期——他没钱吃饭,王映雪拉着他去小区门口的牛肉面摊,点了一碗加肉加蛋的,说“吃饱了才有力气找活”

,自己却只点了碗素面。

当时他狼吞虎咽地吃着,眼泪差点掉进汤里,王映雪却笑着说“以后赚了钱,你再请我吃回来”

“放心,等朵朵手术费凑齐了,我请你吃顿好的,不止牛肉面。”

杨光看着手机上“522万”

的余额,笑得格外真切。

王映雪把52o块转进专用账户,截图保存后,把手机递给杨光看:“你看,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都是你的功劳。”

杨光由衷地说。

“是咱们的功劳。”

王映雪纠正他,拍了拍他的肩膀,“明天去下一个客户家,那家有老人,你说话声音轻点,腰要是疼就跟我说。”

夕阳透过楼道的窗户照进来,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蹲在地上对账的样子虽然狼狈,却透着说不出的温暖——那些一起吃过的苦,一起帮过的忙,都成了此刻合作的底气。

5私信里的信任

深夜,王映雪把白天的录像剪成短视频到业主群,没几分钟就炸了锅,私信堆到99+。

她把手机递给杨光:“你看,好多人问预约,有的还说‘是王姐推荐的肯定靠谱’。”

杨光翻着私信,看到一条“我是碧澜湾小区的张阿姨,王映雪说你擦玻璃特别干净,我想预约下周”

,突然想起张阿姨家上次漏水,是他和王映雪一起修的,当时张阿姨要多给钱,王映雪说“我们按规矩收费,多的不要”

,还说“杨光干活仔细,您放心”

“这些客户都是冲你才信任我的。”

杨光抬头看向王映雪。

“是冲咱们的口碑。”

王映雪笑着说,“不过现在订单太多,你腰肯定扛不住,要不找个帮手?”

杨光愣了一下,想起白馀风,又摇了摇头——白馀风已经去了养生馆。

可看着私信里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