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七八月是哈密地区最热的时候,当真是七月流火,当贾环率着大队抵达哈密城外时,正值晌午,烈阳当空,人人热得汗流浃背,不过远处的天山上却肉眼可见的白雪皑皑,当真是冰火两重天。
哈密地区位于天山山脉的东部,巍巍高峻的天山横贯而过,中间高两边低,天山上的冰雪融水滋养了这片土地,让本来的荒漠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自汉唐以来,哈密便是中国经略西域的前哨,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有“西域咽喉,东西孔道”之称。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不久前“亲自”拿下了哈密城的段永,此刻心情美得冒泡,得闻贾环等人终于赶到了,立即便率众出城来迎接。
“恭喜段公公平定哈密,经此一役,段公公可名留青史矣,当属我朝内臣第一翘楚!”贾环见面第一句话便恭维起来,人情世故拿捏得死死的。
段永顿时被搔到了痒处,仿佛吃了一百个人参果般浑身通泰,笑得见牙不见牙。
别的太监爱财,而他段永却更好名,史上立下开疆拓土之功的太监如凤毛麟角般罕见,现在自己成为其中一员,嘿嘿,那得是多大的荣耀呀,不过,段太监嘴上还是谦虚道:“过誉了,全赖贾大人运筹帷幄,三军将士奋勇杀敌,咱家侥幸沾了点光罢,惭愧惭愧!”
两人互相恭维寒暄了几句,便迎了康乐公主鸾驾入城,直接入住哈密王的宫殿。一路上遇到的本地百姓大多眼神冷漠,甚至带着警惕和敌意,估计在他们眼中,晋国人就是入侵他们家园的外敌。
贾环见状不禁皱起了剑眉,没有文化认同的夷族,治理起来难度不少,只怕得花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去同化融合,幸好,自己手里还有阿依娜和阿木郎这两张牌。
安顿好钗黛诸女后,贾环立即便让阿木郎,以阿依娜的王室身份撰写一份安民告示,说明晋军占领哈密的原因是拜瓦勾结吐鲁番图谋不轨,并承诺对百姓秋毫无犯,又将各族头目召来当面安抚,承诺只诛以逆贼拜瓦为首的骨干顽固份子,对其余从者皆既往不咎,同时,又让阿木郎出面,抓捕清洗拜瓦一系的死忠。
经过这一连串的措施,哈密城很快便稳定下来了,本地百姓对晋军的态度明显改善了许多,萧条的市面也开始慢慢恢复,晋军亦可花钱买到物资补给。
段永见识了贾环这般手段,不由暗暗感叹,难怪说武能定邦,文可安国,治理国家确实得靠这些读书人啊,若是让自己管理,只怕不用多久,一准出乱子!
且说贾环暂时解决了内部隐患后,接下来便是准备应对外敌了,相信吐鲁番方面很快就会收到晋军占领了哈密的消息,大军压境必然是迟早的事。
所以,贾环一方面抓紧加固城防,一方面派出斥候密切监视吐鲁番方面的动向,而早在奔袭哈密城之前,贾环和段永已经派人入关求援了,但关内的援兵估计最快也得一个月左右才会到,换而言之,贾环等人至少要坚守一个月,仅靠千余人马抵挡住吐鲁番大军的进攻。
然而,当贾环登上哈密城的城头巡视后,面色不由变得凝重起来。眼前这座哈密城实在太简陋了,甚至连国内的一些县城也及不上,墙高只有六米左右,而大晋国内的城墙基本都有十米高,外墙还砌上了一层青砖,而这里的城墙都是用夯土筑成的,防御力大打折扣,很容易被挖倒。
这时,满桂吐槽道:“这些哈密人未免太过惫懒了些,这破城墙修得矮就算了,竟连砖头都舍不得用一块,护城的壕沟也不挖,若是吐鲁番大军压城,还真不好守。”
其实呢,倒不是哈密人惫懒,而是生活习惯决定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城池对他们来说真没多大必要,反而是一种累赘,后来受到汉人的影响,游牧民族渐渐学会了农耕,这才慢慢定居下来,如今的哈密百姓仍有不少过着半农耕半游牧的生活,自然不会像汉人一样,苦费心思营建城池。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受限于建筑的技术水平,相对于农耕文明来说,游牧文明还是落后太多了,像烧砖、冶炼这些东西,很多都不会弄,让他们建一座大晋国内那样的坚城要塞,要求未免太高了。
当然,在城外挖一条壕沟还是很容易的,所以贾环立即命令开挖环城壕沟,这是抵御骑兵进攻最有效,也是最廉价的方法。
与此同时,贾环还放了一颗“烟幕弹”,他修书一封,让阿麻黑的一名手下带回去吐鲁番,交给阿麻黑的父汗速檀阿力,遣责他对大晋图谋不轨,命其立即自缚手脚,赶到哈密来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