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真实的社会痛点,书写出了两本神作。
换言之,虽然赛博是一个非常棒的着力点,但理论上,只要能找到一个足够合适的社会痛点,赛博并不是必须的元素。
那么,除了“没钱内卷”以外,还有什么社会痛点,既普遍到足以引发大部分人的共鸣,又深刻到让我们的社会千疮百孔呢?
仔细调研过后,我的答案是“容貌焦虑”。
于是,《长得丑修什么仙?》诞生了。
写作的过程中,我收到了许多读者朋友的评论。
有的夸我脑洞大,这个让我沾沾自喜,但其实这与脑洞无关,只是基于写作理论的运用而已。
也有读者朋友说,本书是对熊狼狗老师的拙劣模仿,这类点评就至关重要了。
因为发表这种批评的读者,一定是与我一样深深热爱熊狼狗老师的知音,而他们的感性,往往比对不上电波的读者更加确切。
于是我开始回头审视,到底是哪方面原因,让读者朋友产生了这种感觉。
原因有好几个,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黑深残情节的力度与密度稍显不足,导致压迫感和癫感不够高。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我对荒诞喜剧的理解,以及网文的写作功底,都是不如熊狼狗老师的,但这其实并非主要原因。
第二,本书与《没钱修什么仙?》的主题,所处的马斯洛需求层级不同。
具体来讲,“没钱”威胁到的是生存需求,也就是你没钱是真的很容易死掉。
但是“长得丑”,威胁到的更多是社交需求与尊重需求,对于生存的威胁并不那么直接。
弄明白这点后,我的写作思路就更加明确了。
死亡议题带来的黑色幽默,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并不是本书的主要武器。
这本书的独门杀手锏,应该是廉耻道德和两性关系的异化。
这份理解,更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写作激情。
虽然这么说有点难为情,但其实我写这本书时,还是颇有使命感的。
我希望通过实践,给网文界的其他老师提供一些分析素材,帮助荒诞喜剧在网文界彻底大放异彩。
不过话又说回来,目前这本书的成绩,远远达不到有参考价值的程度。
其实按照网上许多老师的标准,这本书早该切了。
比如入库日新增收藏不过百、追读比例没有10以内、十万字以前没上试水......
但是我才不切。
因为这些标准的得出方法和结论本身,并不符合科学实证主义和统计学基本原则,可归类于迷信。
而且,我能找到一大堆不符合上述标准,但是后续成绩不错的作品。
如果在没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因为这些无理无据的理由,十几二十万字就放弃,那这种行为,简直比我这本书还荒诞。
更何况,写这本书本身,就已经让我足够快乐了。
因为这让我感觉,我正在亲身参与网文的时代潮流变革。
其实网文的演变过程,与科研有许多相似之处。
就拿修仙题材来说好了,据不可靠情报,首本将道教文化化用成修仙设定的网文,应该是《缥缈之旅》。
在那之后,大量不同类型的修仙网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携手建立了独属于中国的网络文化。
试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位年轻人深夜独坐在书房,翻开千年前的道教典籍,书写出了一部即将影响网文界几十年,乃至更久的网文作品。
这是多么浪漫的事情啊!
正是这几十年来无数作者的共同努力,灵根、金丹、飞剑、宗门等公共设定,才能植入大量读者内心,让新生代作者能够省去铺垫的笔墨,直接进行创新。
这样一看,科研和网文,不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大胆进行假设和实践的艺术吗?
其实开书之前,我就已经做好了前期成绩很差的准备。
毕竟现在修仙文的主流,依旧是凡人流、长生流、家族修仙流等大热题材,而荒诞喜剧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孩童,连自己的标签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也是难为智能推荐算法了......
事实上,这本书5万字时,只有45个收藏,1个追读。
21万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