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项目的成功中标,将林镇钦和林氏集团的声望推上了一个新的顶峰。赞誉、合作邀约、乃至更隐秘的审视与忌惮,从四面八方涌来。林镇钦对此表现得异常平静,仿佛那场惊心动魄的角逐只是日常工作中的寻常一环。他迅速将精力投入到项目的落地执行和团队整合中,依旧冷静、高效、不容置疑。
但谢艳玲能感觉到,他身上某些东西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那种因常年处于权力顶峰而自然流露的、略带疏离的威压感,似乎淡化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内敛、却也更加深不可测的沉稳。他待在书房的时间依旧很长,但不再仅仅是处理永无止境的公务,有时会对着窗外沉思,有时则会翻阅一些看似与商业无关的书籍——历史、哲学,甚至天文。
一次周末的夜晚,海城难得晴空万里。林镇钦没有像往常一样在书房,而是带着一套入门级的天文望远镜,来到了别墅顶层的露台。小承砚已经对星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晚上都要指着夜空咿呀学语。
谢艳玲有些惊讶地看着他笨拙却又认真地调试着望远镜。“怎么想起弄这个?”
林镇钦头也没抬,专注地拧着旋钮:“承砚不是喜欢看星星吗?让他看得清楚点。”
当他终于调好焦距,示意谢艳玲去看时,她凑近目镜,土星那带着清晰光环的、瑰丽而遥远的身影映入眼帘的瞬间,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攫住了她。在那片深邃无垠的黑暗背景下,那颗星球静谧地悬浮着,带着一种超越人类所有纷争的、永恒的美。
“真美……”她喃喃道。
林镇钦站在她身旁,也仰望着真实的星空,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有些飘忽:“有时候看看这些,会觉得我们汲汲营营的一切,在宇宙尺度下,不过是尘埃。”
谢艳玲直起身,看向他。月光勾勒出他冷硬的轮廓,却软化了他眼底的锋芒。她明白了,他并非消沉,而是在达到一个世俗意义的顶峰后,本能地将目光投向了更浩瀚的所在,开始思考一些超越当下、关乎本质的问题。
“但正是这些‘尘埃’,在努力地发光,努力地创造,努力地守护着属于他们的微小世界。”谢艳玲轻声接话,目光温柔地望向楼下儿童房的方向,那里亮着暖黄的夜灯,守护着他们最重要的“微小世界”,“就像每一颗星星,虽然渺小,但汇聚在一起,就是照亮夜空的银河。”
林镇钦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冷峻的嘴角几不可查地弯了一下。“嗯。”
他将小承砚抱起来,让他也能透过望远镜看到那个神奇的土星光环。小家伙兴奋得手舞足蹈,嘴里发出意义不明的惊叹声,小手指着天空,看看望远镜,又看看爸爸,黑亮的眼睛里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看着儿子那纯然欣喜的模样,林镇钦心中那片因仰望星空而产生的虚无感,悄然被一种更加具体的、充满希望的暖意所取代。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大哥林镇宇也曾指着星空,告诉他那些星座的故事。时光流转,如今是他抱着自己的儿子,指引他认识这片浩瀚。
“传承……”他心中默念着这两个字。它不仅仅是财富与权力的移交,更是好奇心的点燃,是探索精神的启蒙,是价值观与眼界的塑造。他将儿子搂得更紧了些。
几天后,林镇钦做了一件让周韬都感到意外的事情。他让周韬联系了数家顶尖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基金会,以林承砚的名义,设立了一个旨在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和鼓励青少年科学探索的永久性基金——“承砚科学探索基金”。首批资金投入巨大,且他明确表示,这仅仅是个开始。
他没有大肆宣扬,只是在家庭晚餐时,轻描淡写地告诉了谢艳玲。谢艳玲听完,放下了筷子,静静地看着他许久。
“怎么了?”林镇钦问。
“没什么,”谢艳玲摇摇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只是觉得……你好像和以前不太一样了。”
以前的林镇钦,或许会投资有明确商业回报的科技项目,但绝不会将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