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国际文学交流论坛(2 / 3)

台上的演讲,一边思索一边点头表示附和。

    这位作家的观点是文学的作用是查明白根源,就像修机器时把零件拆开看问题在哪一样。

    写东西也要把这些导致苦难的原因拆出来,让大家看到背后的逻辑,而不只是同情惨状。

    “只有明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如此悲剧,才能反思如何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这才是文学对现实更有力量的回应。”

    交流论坛的前三天是演讲环节,来自各国的知名作家和学者在此分享自己对于“何为叙事责任”的见解。

    顾远在这三天,可谓是真正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从第四天开始,来自全世界的思想碰撞正式拉开大幕。

    顾远紧跟在唐老左右,跟随其参加一个又一个独立的圆桌讨论。

    “最深的创伤往往不是记忆,而是遗忘的意愿。”

    一位来自欧洲的女学者平静地反驳之前一个持有“创伤的关键是记得痛苦”观点的作家。

    “我认为,人明知痛苦却拼命想擦掉这段记忆的本能,才是最关键的创伤。”

    “这种想忘却忘不掉的拉扯,才是最折磨人心的力量。”

    “因此,最高级的叙事,有时不是复原那个悲剧的现场,而是去描绘那个被刻意遗忘的空洞本身。”

    他们在会上不断讨论,顾远在一旁听的如痴如醉。

    他感觉自己现在的状态就是空有一身强大足以贯穿世界的力量,却没有能够将其彻底施展出来的招式。

    而现在每学习一个有关创作的理论知识,就相当于解锁了一个新的施法技能。

    “令其永远活在痛苦的自我欺骗里……”

    顾远坐在一旁拿着小本本认真地记录着自己总结下来的感悟,蓦地一顿。

    他感觉好像抓到了什么……

    ……

    “怎么样,小远,这几天有什么感悟?”

    为期七天的论坛结束,唐老询问着弟子。

    今天是他们待在利雅得的最后一天,明天就要启程回国。

    顾远如实地说出了自己的收获,其成果令唐老都有些诧异。

    “只是……我感觉,关于我新作品的创作,好像还缺了点什么关键的东西……”

    唐老抬眼看向满脸困惑的顾远,微微一笑:“创作这事儿,最讲究临门一脚的契机。”

    “这契机不是求来的,是等出来的,急不得,顺其自然就好。”

    “你现在不用想太多,先将这些天攒下来的收获与感悟消化吸收,说不定哪一天,该来的就都来了。”

    顾远只能点点头,回到自己房间内。

    按照顾远原本的想法,是想要以《麦田里的守望者》作为自己的保送作品。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