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摸着琴身,“唯独那个孩子,不在这里。”
顾远此时已经完全沉浸于这个故事里,他下意识地问道:“那您后悔当时没有早点教他吗?”
“哪怕只教几个音符?”
听完孔哥的翻译,哈米德抬起头,目光深邃,却没有直接回答顾远,而是说道:
“战争最残忍的,不是它摧毁了什么,而是它永远地,取消了下一次。”
听完这句话,顾远恍然大悟。
哈米德的意思是他遗憾的从来不是没教过,而是再也没有机会教了。
“唉,战争……”顾远回味了一下,突然愣在原地。
“下一次,下一次……永远没有下一次……”
这句话仿佛一柄重锤击中了顾远的心灵。
刹那间,非洲作家所说的“揭示苦难根源”与欧洲学者所言的“描绘空洞”以及眼前哈米德先生那双遗憾的眼睛相撞。
“根源是战争……空洞就是被取消的下一次!”
当这个思路被打开,如同闪电划破迷雾,随之浮现的就是属于前世的另一个故事。
顾远想起了阿米尔和哈桑,想起了那个追风筝的午后,以及之后几十年的负罪与寻找。
故事的悲剧性不正在于,当你想履行“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承诺时,那个听你承诺的人,却已经被战争“取消下一次”了吗?
而那个故事正是来源于一本书,书名叫做,《追风筝的人》!
故事的主人公阿米尔不就是用一生去等待弥补“下一次”的救赎机会吗?
“老师,对我而言,这契机还真是求出来的……”顾远喃喃自语。
孔哥疑惑地看着顾远,好端端怎么就愣住了?什么契机?
不会是有灵感了吧?
“这小子,天生就是为文学而生的吧……”他暗自嘀咕。
其实孔哥和顾远能处得这么投缘,正因为他认为顾远是自己的同类。
没错,孔哥自认自己天生就是为语言而生的,毕竟27岁就能精通八国语言。
怎么说也能算是个天才吧。
顾远回过神,真诚地对着哈米德道谢。
“哈米德先生,谢谢您的故事。”
“我是一名写作者,您关于‘取消了下一次’的话,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和灵感。”
“我可能会尝试去书写一些关于失落、承诺和寻找‘下一次’可能性的故事。”
“虽然故事会完全不同,但您的话是点燃它的火花。谢谢您。”
孔哥一边翻译一边看着老人手上的琴,在内心乐了:“好一个高山流水遇知音。”
哈米德听完孔哥的翻译,感受到了一种莫大的慰藉,笑着点了点头。
顾远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