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套下来,虽然无法100%杜绝作弊,但最起码可以在实践层面上确保公平。
随着顾远进入创作状态,外界的喧嚣离他彻底远去。
而外界,时常会有读者在互联网上询问长江出版社,故渊的《龙族Ⅱ》有消息了吗?
长江出版社的统一回复口径是:“故渊老师正在闭关创作中。”
而关于《斗破苍穹》,读者们也是悲痛欲绝地发现他们的池鱼大大又开始两更了。
楚丰更是泪流满面:“真好啊,鱼大,仿佛回到了当初刚认识你的时候。”
……
顾远坐在书桌前,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洒了进来。
他翻开在难民营记录的厚厚笔记,从那些潦草的字迹中,顾远仿佛能闻出上面的风沙气息。
“我不需要同情他们。”顾远轻声自语,“我只需要真诚地记录下我的所见所闻。”
他回想起了纳迪尔的话:“写出我们的人性和挣扎。”
这句话成了他创作的灯塔。
顾远决定摒弃任何居高临下的救世主视角,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平实笔触,讲述这个关于背叛与救赎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阿米尔是阿国人,生活在其首都。
他家境殷实,父亲是一个普什图人。
他的父亲身材高大,孔武有力,要强,固执以及爱憎分明,并且很有商业头脑。
而阿米尔因为从小失去母亲,是个身体孱弱且性格敏感的孩子。
而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哈桑,也刚出生就被母亲抛弃,而他的父亲是阿米尔家的仆人阿里。
他们父子都是哈扎拉人。
阿米尔和哈桑从小就生活在一起,两人喝着同一个奶妈的乳汁长大,哈桑是阿米尔最忠诚的朋友。
他不会拒绝阿米尔的任何一个要求。
甚至哈桑在学会说话后,说出来的第一个名字,不是“爸爸”,而是“阿米尔”。
但即使如此,阿米尔也没有将哈桑视为朋友。
因为二人属于不同的民族。
故事就围绕着二人展开。
在前几万字,顾远按照花费大量的笔墨来刻画主要人物的形象。
比如阿米尔的敏感,渴望父亲关怀与偏爱等等。
比如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独特的智慧,勇敢,以及他的身体缺陷“兔唇”。
比如阿米尔父亲对哈桑不同寻常的在乎。
并且顾远在刻画哈桑这个角色时,刻意避免将他塑造成一个单纯的受害者。
通过难民营的见闻,他笔下的哈桑有着自己的骄傲与坚持,即使在遭受欺凌时,也保持着一种源自文化传统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