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去文化馆(2 / 2)

素心的家庭背景和气质能力,在文化馆里恐怕至少也是个科室领导。

也不知道待会儿去能不能碰到。

开着车再次驶出厂门,何卫国一边注意着路况,一边随口问旁边的王大锤:

“大锤,你对这个文化馆了解吗?”

“它具体是干什么的?”

王大锤显然做足了功课,或者平时听老师们闲聊知道一些,他点点头,认真地回答:

“嗯,何师傅,这个我还知道一些。”

“区文化馆啊,平时主要的工作就是组织区里的一些文艺演出、汇演,管理区图书馆,还有就是印发一些学习资料、宣传画什么的。”

“嗯……像咱们厂工会搞文艺活动,有时候也得跟区文化馆报备或者请他们指导呢。”

“反正,就是管着区里跟文化、文艺沾边的事儿。”

何卫国听得有些云里雾里,但大致明白了。

这应该就是一个负责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宣传的文化职能部门。

可能归它指导管理。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何卫国想了想,又问道:

“那大锤,你知道咱们现在要去的这个区文化馆,规模大不大?”

“里面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王大锤点了点头,显然对这方面也有所了解:

“嗯,知道,何师傅。”

“咱们现在去的这个是咱们区里的总文化馆,听说是一栋三层的苏式小楼,挺气派的。”

“里面人不少,估计得有五六十号人吧。”

“那种街道或者小县城的文化馆规模就小多了,可能也就几个人。”

“反正,咱这次去的地方,里面工作的基本都是有编制的干部,听说好多都是中专、高中毕业的文化人,可厉害了。”

王大锤这么一说,何卫国心里就更清楚了。

这年头,能被称为“干部”的,通常就是指有国家行政编制的人员。

很多中专毕业生一分配工作就会定行政级别,办事员、科员之类的,统统都可以叫做干部。

在文化馆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单位工作,没有一定的学历和文化水平肯定是不行的。

想到赵素心那温婉知性的气质,确实与文化馆干部的形象十分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