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母慈子孝,机心蕃茂(4 / 5)

万历明君 鹤招 4469 字 3天前

;  李贵妃才肃容道:“既然如此,我儿更应当进学修德,无事怠荒,不要负了你父皇所望才对。”

    “你出阁学习至今三个多月了,我问及进度,诸位讲官都讳不敢言。你若是当真有心,便在开经筵之前,将四书五经尽数熟读一番。”

    她顿了顿,又补了一句,说道:“切莫再像之前一样,振作两三日,又怠惰了回去。”

    所谓太子出阁讲学,算是启蒙识书,诵读即可;而经筵,就是皇帝辨析经典,深入学习政治哲学了。二者之间,自有差别。

    朱翊钧听罢,只觉一噎。

    心中叹了口气,合着间歇性雄心壮志,是每个人都有的前科是吧?真坑啊。

    看来,李氏不是那么好攻略的,眼下虽然态度有所软化,但,道阻且长啊。

    也罢,多少有些效果,反正他还有时间,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滴水石穿罢。

    他重重地点了一下头,稚声道:“母妃教训得是,儿臣定然不负父皇、母妃、母后殿下所望!”

    “今后必然进学修德,尽快将四书五经熟知,好让母妃与母后殿下考校!”

    说罢,他还拱手朝那位宗法上的母亲,也就是皇后,所居方向拱手行礼,以示方才先帝所言的母子三人,他谨记在心,一个不落的。

    李贵妃不置可否。

    “走吧,万丈高楼平地起,我送你到文华殿外,稍后殿上你好好在百官面前显露天家威仪,不可再似前次一样畏缩了。”

    随后,她便牵着朱翊钧的手往外走,两人就这样被宫女宦臣簇拥在中间,往文华殿而去。

    文华殿是廷议的地方,皇帝便殿,积年政治共识下,后宫连进入的资格都没有,也只能送到殿外。

    当年明英宗朱祁镇九岁登基,有人请英宗的祖母张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后来掀起好一场争论,最后还是以张太皇太后一句“不要坏了祖宗规矩”定下调来。

    如今李氏连正宫都不是,当然也不敢僭越祖制成法。

    一行人刚刚出了慈庆宫。

    没走几步路。

    突然看到。

    一名太监提着灯笼急匆匆跑了过来。

    李贵妃当即皱起了眉头,她分明看着来人,是从文华殿的方向而来,这紧要关头匆匆忙忙,是出了什么事?

    不过这自然不用她亲口问来。

    冯保当即跨前一步,一把拽住那小太监,一个耳光刮了下去:“你这不长眼的,是要冲撞大驾吗!?”

    小太监突兀受了一耳光,也不敢辩驳。

    只是捂着脸,噗通一下跪倒在地,喘着粗气道:“贵妃娘娘,太子爷,要事容禀!”

    “首辅高拱,久候太子不至,方才在殿上对奴婢说,果又如此,皇太子定然又不来了,你这厮再去请个口谕罢。”

    “奴婢不敢擅专,连忙赶来禀报!”

    朱翊钧心头一跳,不露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