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移忠作孝,诬良为盗(4 / 9)

万历明君 鹤招 8417 字 3天前

 这一次次学业考成,一场场经筵问答,届时到了王世贞手里,恐怕就是一本《经筵录》。

    其目的在他张居正面前,简直无所遁形。

    但首辅先生只能看到手段,却不知道皇帝要唱哪一出戏,实在是有些怕皇帝不知轻重,矫枉过正——外儒内法这种事,他不愿挑破。

    可惜,朱翊钧却不这么想。

    他直勾勾看着张居正,继续追问道:“先生,既然国君身为君父,何以改朝换代?”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既然是君父,那还没听过儿子杀了父亲就能自己当爹的。

    所以,改朝换代后,后朝凭什么能得到承认呢?

    如果是因为无道,那父亲无道就能诛杀么?

    说不通呀,先生。

    其实这话,本身不难回答,但对外儒内法的张居正来说,却很难回答。

    因为这在儒家的框架内,又要绕回到天命上去了。

    君父之下,无人能约束,但其上的天命若是有意,换个君父自然很正常。

    居于孝道顶点的皇帝,头上只有一个张居正不愿意拿出来说的天命。

    皇帝的表达的意思,在张居正心中,也立刻清晰了起来——随着天人感应的落魄,移孝作忠,解释不清楚的事越来越多了,过时的东西,换一个罢。

    张居正张了张嘴,又再度闭上。

    朱翊钧则是静静看着自家先生,等着张居正的回答。

    移孝作忠,在前汉,自然是进步的一面更多。

    可惜,到了魏晋,这一套就满是裂痕。

    到了如今,或者说,在阳明心学诞生之后,这一套更是被彻底解构。

    如今的士大夫,讲究的是什么?

    是明心见性的自由!

    是随心所欲的本真!

    什么君父?干成这个逼样,狗屎!

    士林的风潮如此,越是年轻,越不吃这一套。

    不仅眼中没什么君父,甚至有时还会起逆反作用——泰州学派对于解构皇帝权力的来源,非常感兴趣。

    朱翊钧如今为什么能得到大多朝臣的认可?

    因为他是君父吗?如果是的话,那前身就不会被压制十年,却没能被忠诚孝子拥护亲政了。

    是故,不是朱翊钧要放弃移孝作忠。

    而是已经被时代放弃的东西,没必要贴在脸上了。

    反而只会耽搁新生事物的出现。

    现实与理论的差距过大,会愈发消磨皇朝的正统性。

    既然如此,那就得不破不立。

    无论是如今的新报中,太祖皇帝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