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科场情弊,拔帜易帜(2 / 7)

万历明君 鹤招 6980 字 4天前

bsp;结果更可笑的事来了,按登科名录记载,这位脸上沟壑满布的老进士,隆庆五年时竟然才三十五岁!

    糊弄皇帝糊弄到这个份上了!

    为了选庶吉士,年岁竟然能打对折!?

    而被讨论的宋儒,却根本没有插话的余地。

    无论他被选庶吉士的路子是谁,亦或者他实岁多少。

    见皇帝连看他一下都懒得,宋儒越发抖如筛糠。

    申时行已然是欲哭无泪,伏地告饶道:“陛下,名录送到翰林院时,就是记载的这个年纪。”

    今日是第二遭背锅了。

    皇帝问谁给宋儒通的路子,他是真不知道。

    猜都不好猜——宋儒的亲戚是孙应鳌,而孙应鳌因为出身贵州的缘故,跟四川的赵贞吉关系不错;又是当世大儒,跟南中王门的徐阶,楚中王门的蒋信,黔中王门的李渭,乃至后七子,都关系莫逆;又因为与王国光的交情,年初廷议时,张居正还打算复起此人。

    牵扯这么多,谁知道当时哪位给宋儒通了路子?

    万一就是张居正呢?

    而且,当时他翰林院收人的时候,已经是内阁拟票,皇帝御批过了。

    若是这个时候再指出不对,谁来为此负责?

    是翰林院、礼部?

    还是会试主考杨博、张居正、吕调阳三人?

    所以但凡懂得为官之道的,都不会莽撞揭开这一层。

    偏偏如今皇帝就找到了他申时行的头上,苦也!

    朱翊钧闻言,不置可否。

    他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超期羁押者必判罪不就是这个路数吗?

    不过除了申时行爱和稀泥的性子外,自然还有别的缘故……

    朱翊钧突然看向取来登科名录的吏部主事刘四科,开口道:“刘主事,朕记得也是隆庆五年的进士。”

    刘四科就是个送名录的,猝不及防被皇帝点到,一时没反应过来。

    过了一会才回过神,应声道:“陛下,臣确是隆庆五年一科进士,三甲第二百六十九,初授山西长治知县,前月才升吏部主事。”

    朱翊钧点了点头,追问道:“刘卿哪一年生人?”

    皇帝话音刚落,刘四科当即悚然一惊。

    他下意识地四下环顾,求助地看向一众庶吉士,与上司申时行。

    这时候,就连吴中行、赵用贤等人,也纷纷变色。

    众人惊觉不对劲的时候,皇帝的声音再度响起。

    “恕你无罪,刘卿且直言。”

    刘四科听了这话,神色才有所缓解,皇帝在这一点上,信用还不错。

    他毕竟是做过知县再回吏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