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河清社鸣,群龙见形(5 / 7)

万历明君 鹤招 6556 字 4天前

并行不相悖矣。然则今日之是非,谓予李卓吾一人之是非,可也;谓为千万世大贤大人之公是非,亦可也。谓子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而复非是予之所非是焉,亦可也。则子之是非,信乎其可矣。

    何者?道德之定论,乃抽象万民之共识也;万民之共识,利益之所趋同也;利益之趋同,世界之所化生也。

    是故,道德,乃世界派生,生发于心,本有也。】

    用新报上的白话来说就是,道德,是时代的产物,基于历史演化,并由所有人的过往人生经历、现有生活水平、共同利益追求,所抽象出来的聚合体。

    而个人想致良知怎么办呢?

    就只能牢牢根植于时代的发展,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与天下万民的利益保持一致。

    反之而言,哪怕是圣人的话,也不过圣人所处的时代好使,并不能作为“万事之言论”。

    这就是李贽对良知现成派的自我修正,良知循世派。

    道德既然是基于现实派生,根植于时代,这就意味着个人的知行合一,只能在社会中进行,而不是在世外桃源,也不是在四书五经中,更不是在心里——避世,为脱离道德聚合体,回归原始;念经,以往不谏,无益于良知;悟道,脱离现实,脑中空想。

    不用说,这说法肯定是捅马蜂窝的。

    这跟如今的几大主流,无论是程朱,还是王阳前学,乃至王阳后学、复古派、归一派,都格格不入。

    更是得罪了一大票热爱空谈良知,喜欢陈说道德,亦或是归隐顿悟的士大夫。

    听说第二天李贽就差点被打了。

    要不是他会点拳脚功夫,躺地上的就要换人了。

    这篇文章之后,后面越来越过分。

    有诽谤经典的,譬如“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儒家经典?道学家们的谈资,伪善之人的遮羞布罢了。

    有贬损圣人的,譬如“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盖大圣人之识见度量,总若此矣”——圣人?还行吧,跟我五五开。

    还有一些离经叛道的论述,什么女子地位之低下,在乎权力之不平衡,权力之不平衡,同样乃时代派生,现实演化,一如士农工商之分、一如直隶各府与顺天府,本质无区别云云。

    总之,产出的内容很多,就没有主流的东西。

    不少文章哪怕是朱翊钧看了都摇头欲驳,更不要说儒家卫道士了。

    朱翊钧想到这里,看着李贽摇了摇头:“卿倒是快乐自己、满不在乎,别人可是特意冲着你来的。”

    李贽有洁癖,站得离皇帝不算近,又听着下方顾宪成的论述,一时没回过神。

    过了一会他才反应过来,不甚在乎地回道:“此人学问泛泛,火候尚浅,不足为虑。”

    朱翊钧忍不住白了李贽一眼。

    这厮是真不知道自己这阵子得罪了多少人,还以为顾宪成只是顾宪成呢?

    “若是如此,那他的报社,乃至这几日的文会,可没资格办起来,也不会有这么多人给他捧场了。”朱翊钧难得解释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