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2 / 8)

万历明君 鹤招 7607 字 3天前

;  王世贞是大才,却不意味着是全才。

    虽然其才学富赡,规模终大,但却未必比得过专研一道的人,更遑论辩经这种事。

    若是本事不够,届时被按着打,那就是笑话了。

    李三才闻言,若有所思道:“弇州公既然定下今日文会主旨,那必然不会是无根浮萍。”

    “况且,门口这一句虽有些狂妄,却轻巧点明了如今争论之要点,足见真功夫。”

    经营名望的人,对名望之事自然最是谨慎。

    李三才视王世贞为结社一道的楷模,对其有着超乎寻常的信心。

    两人踱着步子往里走,随意闲聊。

    方一进场馆,就见到台上一名身着袈裟的光头和尚,正在侃侃而谈。

    台下众人或坐或站,二楼有人凭栏而立,凝神静听。

    孙继皋露出惊讶之色:“这是已经开始了?”

    一旁的孙继皋自然也不知道。

    两人也不是怕生的人,从旁抓了个士子礼貌询问。

    被问及的士子,打量了两人一番,才低声解释道:“并未开始,那几位大家想去台上入座,正按文会的规矩,自证学问呢。”

    两人闻言恍然。

    这事在之前王世贞已经有言在先了。

    王世贞是懂排名的。

    虽然文无第一,但学问差距是自然存在的。

    经学各派里,什么教授师、大儒、宗师、泰斗,一溜的称号,怎么能不做区分呢?

    所以,王盟主贴心地将这次文会,区分出了台上与台下的坐席。

    简而言之,就是坐在台上的,才有资格抛出论点辩一辩,坐席下面的?听着就好。

    而请柬上已经说了,李贽、薛应旂、钱德洪、王畿等人,都是“主讲”,是有宗师席位的,至于别的人,都要自证一番学问,得了与会众人公认,才有资格上台。

    两人拱手道了一声谢,便寻位置坐了下来。

    “那是莲池大师?”

    孙继皋有些近视,看不太清楚台上之人的脸。

    李三才闻言,点了点头:“是莲池大师,不过似乎已经讲完了。”

    莲池大师,在民间都快传成阿罗汉了,其思辨,佛经,更是士林公认的一绝。

    当老和尚说完后,台下众人或摇头不语,或直言浅薄,只有依稀十余人,要求大师上座。

    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则朝着莲池大师歉然一笑,请大师去台下入座。

    李三才知道孙继皋眼神不太好,出言解释了一句:“台上如今止四张座椅,显然一座未加。”

    孙继皋闻言点了点头:“阿罗汉修为不浅,却论不得什么本体。”

    佛门的良知本体,便是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