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先天纯粹,一念之微(2 / 10)

万历明君 鹤招 9539 字 3天前

p;   “何解?”

    “探究穷世界之本源,明悟人所存在之根本。”

    “既然如此,定义人之本体的范畴,厘清认识外界的视角,自然是首要一位。”

    “以此为题名,岂非开门见山?”

    说到这里。

    便是要进入正题了。

    而作为提纲挈领的朱翊钧,自然是兢兢业业,不作半点偷懒。

    他朝台下略作补充,开口解释道:“人之本体、认识世界的视角,看似是两个问题,其实指向一个问题。”

    “人的本体,虽然指称人,但是并不是血肉意义,或者说个体意义上的人,而是作为人的意识根源——‘理性’。”

    “所以,本体的内涵,并不在于以人或者个人为中心,而是自我的理性作为认识天地整体存在的基础,并反过来以此区分自身的存在。”

    “人独立于世界存在,又存在于世界之中。”

    “所以,今日的只论一点。”

    “儒门这场大道之争,究竟何去何从?”

    台上几人听着皇帝侃侃而谈,目露惊叹且不说。

    台下众人,本就难以置信,此时听了皇帝亲口说出这番话,泰半脸上都露出复杂神色。

    好在这群与会者政治素养普及到位,还没有一个人敢明目张胆谈论此事。

    只是熟识之间,心照不宣地交换着眼神。

    袁洪愈沉默片刻,第一个将话接过:“居士提纲挈领,将程朱列于陆王之源流,那老夫先说,当没有异议罢?”

    作为理学嫡传,按源流而言,确应该袁洪愈在先。

    众人自然认可。

    袁洪愈一板一眼回礼,而后开口道:“朱子作为前宋道学的集大成者,本朝已然饱受非议,实在憾事。”

    “阳明驳朱子‘格物致知’过于重视外在之理,而不首先立足于良知,是对‘本体’的藐视。”

    “诚如长惟居士方才所言,阳明以此开创心学,以性为人之本体,良知为人之本体。”

    “惜哉,矫枉过正。”

    “今以王龙溪以主流,取心外无物四字,抹杀人于万物之认识,只取自我,唯我独尊。”

    “又取无善无恶心之体四句,将心体看做虚无,一切修养功夫皆有碍于认识。”

    “道德、礼法、律令、人情、共识,付之一炬。”

    “浮诞不经,以恶为美,混淆人物,虚无主客,此大谬与世!”

    “要说推陈,始要从王龙溪之学说推而弃之。”

    龙溪,指的是王畿。

    可以说这位是影响力最广泛,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宗师。

    不说格物,不说修习,只讲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