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足蹑华峰,目观沧海(2 / 8)

万历明君 鹤招 7271 字 4天前

    朱翊钧听罢,并未直接表态,而是又将目光看向顾寰。

    顾寰见皇帝看来,斟酌片刻,道出了自己的视角所见:“陛下,诚如王阁老与大司马所言,此事即便是青把都儿自行其是,罔顾朝廷与顺义王的默契,也不应当深究。”

    “青把都儿属众多娶汉地妇女,尤其杂居于板升附近,习俗交融,贸易密切,本就与我朝最是亲善,比他几个时常劫掠我朝的弟弟,要好上数倍不止。”

    “奈何老把都儿死后,青把都儿一直与其弟哈不慎、满五索、满五大摩擦不断,至今仍没有彻底捏合部族。”

    “我朝若是为此小事贸然呵斥,反而易生变故。”

    这位京营总督的意思是,虏情复杂,理当见好就收,至于朵颜卫些许残部,无关紧要。

    朱翊钧听到此处,终于缓缓点头:“既然如此,便发文给顺义王,遂了青把都儿的意就是。”

    皇帝表态,方才说话的几人自然没有二话。

    “陛下圣明。”

    “臣领旨。”

    王崇古更是开口赞道:“在隆庆五年时,元辅与定安伯曾上奏先帝,言及,蒙古左翼患在属夷,右翼患在板升,二患不除,我朝终无安枕之日。”

    “俺答封贡时,板升赵全明正典刑;如今用兵董狐狸,左翼属夷一扫而平。”

    “两朝奋勇,庙算伐兵,北方终是可安枕些年岁了。”

    朱翊钧瞥了王崇古一眼。

    他对这厮的心思,可谓一清二楚。

    无论是方才给青把都儿开脱,还是此时说的话,都是在为其功勋张目。

    所谓平定二患,不都是他王崇古的定策之功?

    正因如此,听话听音也就够了,真要信了什么北方高枕,那朱翊钧就跟先朝的父祖们没区别了。

    且不说所谓二患只是左右翼的军师、马前卒之流,疥癣之疾而已,鞑靼本部势力不曾损过半点。

    哪怕是如今土蛮汗失了触须,短时间不会驱使本部侵边,那也不可能就高枕无忧了。

    矛盾是在不断转化的。

    俺答封贡以前,边关固然饱受其劫掠。

    但封贡以后,又导致“边防大驰,军饷皆入帅囊,啖寇之外,间以遗京。近边之卒,馁瘠无复有生理,而板升生齿日繁,强硬无赖,议者忧之。”

    区区板升都敢逐渐强硬无赖。

    可见一个劲的惠,并不能保证右翼永远恭顺下去,休养生息后,野心随着势力一起膨胀,也不无可能。

    蒙古右翼如此,左翼则更是一言难尽。

    历史上朵颜三卫虽然没跪得这么快,但好歹在万历二十年前后悉数俯首——董狐狸被李成梁打服,长秃被戚继光活捉,长昂部被大明与土蛮汗联手瓜分。

    但兀良哈万户的弱势,随之而来的,是牧区女真人的吞并兼收,死灰复燃。

    大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