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迁莺出谷,重整旗鼓(4 / 7)

万历明君 鹤招 6094 字 4天前

bsp;  朱翊钧听得这个名字,一时没有答话,而是认真盘算起来。

    汪宗伊是嘉靖十七年进士,一度有“位跻八座,望著三朝”的美名,资历上肯定是够的。甚至于,还因为有拒绝严嵩父子的拉拢,在士林声望上,也极为合适任这个礼部尚书。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在于,其人有些过于实干了,无论是做县令,还是做堂官,都可谓清慎勤敏,厘正积弊。

    连百姓都说他“为国为民,任劳任怨”,这种人物适合做实事,反而不适合在礼部。

    尤其这位若是坐到礼部尚书的位置上……恐怕朱翊钧这几年随意使唤马自强的好日子就一去不返了。

    但朱翊钧权衡再三,也找不到比汪宗伊更合适的人选。

    最终皇帝还是缓缓颔首:“善。”

    说到这里了,朱翊钧也不停,干脆将六部的安排陆续说了出来:“兵部这次空出一个右侍郎,朕属意陈经邦。”

    “陈炌致仕空出来的吏部侍郎暂时便不补了,让姚弘谟一人佐王锡爵,他老实本分,两人正好磨合一番。”

    “至于刑部左侍郎,朕属意许国。”

    “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朕一时还没有人选。”

    张居正静静听着皇帝如数家珍。

    等皇帝说到户部,张居正当即有了回应:“范应期如何?”

    朱翊钧脚步顿时一缓。

    范应期……朱翊钧不免犹豫起来。

    小范人倒是没什么问题,状元郎出身,如今的光禄寺卿,资历和履历上正好合适。

    就是好像家风不太好——家族搞兼并田地,不慎闹出群体性事件,最后被逼自杀的状元郎,成分实在复杂。

    思索半晌后,朱翊钧还是决定给他一个机会:“那便如先生所言吧,朕稍后让申时行廷推。”

    这就是掌权与否的区别。

    六部堂官的任用,提名权在廷议。

    若是皇帝不掌权,别说想用谁,那必然是连名字都看不到。

    至于现在嘛……那当然是体贴申时行,让其在舒适区里做个三旨相公了。

    三言两语间,便决定了新一届六部堂官的人选,看似轻松,实则朱翊钧已经感觉到人才匮乏了。

    在张居正、申时行这些熟面孔被发掘一空后,其他人,就要进行一遍又一遍的能力与信任的筛查了——林士章就属于过不了关了。

    而这,又必然会耗费朱翊钧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一如方才所议论的各部堂官,河洛文、陈经邦、许国、范应期,都是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日讲官出身,万历元年以来,历经地方与南北两京,直到如今,才完成能力的磨炼与信任的筛选。

    但同样也说了,那是得益于日讲官出身。

    在此之后,朱翊钧不可能像之前那样,有大把的时间耗费在日讲和经筵上。

    只能说……中书舍人的含金量,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