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2 / 7)

万历明君 鹤招 6652 字 3天前

部百年来越发势大,朱翊钧自登基以后,从来没有用什么激烈的方式干涉。

    而是从京营下手,着眼九边督抚,蚕食至今。

    本来打算等上一两年熬死了尚书石茂华、侍郎罗凤翔等人,再顺理成章将其捏在手中。

    但如今既然找到了借题发挥的口子,也就顺势为之了。

    所以,无论王崇古接不接,无论石茂华是不是真的有问题,回京之后,总归要借着这个由头发难了。

    正旦阅兵,岂不是插手兵部的绝好配菜?

    届时,大明朝六十万兵丁的军权真真切切握在手中,才有底气宰割山河,才有威势生杀予夺,才资格比肩太祖太宗。

    王锡爵不知道皇帝又在幻想,只听皇帝说到铨选兵部尚书,自觉应该率先题请。

    他思索片刻,开口道:“启禀陛下,广东巡抚凌云翼如何?”

    凌云翼在广东是立了功的。

    万历四年十一月,领十万大军,平定造反的瑶民,并取平定罗旁山瑶民之意,增设罗定州,直隶广东。

    这种改土归流、稳固疆域的大功,升任兵部堂官,可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至于凌云翼是太仓同乡这种事……举贤不避乡党嘛。

    皇帝还未答话,一旁的礼部尚书汪宗伊却是率先摇了摇头:“不妥,凌云翼此人在广东杀戮过甚,有暴戾恣睢之名。”

    这或许怪不得凌云翼,毕竟当初“瑶民举事,杀官掠地,广东十府残破者六”,如此声势浩大,凌云翼狠下杀手即时扑灭,反而彰显其人的才能。

    但为官之道,很多时候不是单单只讲对错。

    凌云翼既然背上了暴戾恣睢的名声,那么其人一旦入主兵部,便必然少不得士林非议,科道搅扰,甚至一顶不利于团结少民的帽子,也要扣上来。

    能少一事,又何必自寻烦恼。

    王锡爵欲言又止。

    他有心给凌云翼说句公道话,想了想,还是叹息一声,不再言语。

    批阅奏疏的朱翊钧将手边最后一本奏疏批完,顺手放到桌案旁边。

    他抬头扫了一眼两人,目光落在汪宗伊身上,开口问道:“大宗伯可有合适的人选?”

    按理来说,这种事本应吏部拿出人选,而后放上廷议商讨时,才有礼部说话的空间。

    但九卿之位事关重大,自然要私下先达成共识,否则廷议上不能全票通过,就显得这一届廷臣班子不够和谐了。

    汪宗伊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陛下,臣以为福建巡抚栗在庭合适。”

    栗在庭从布政使升任巡抚,乃是以镇压兵变推功。

    三年前,巡抚福建都御史吴善言嫌兵丁军饷太多,便上奏削减三分之一的军饷。

    这边中枢还没收到奏疏,福建就已经引起了一轮哗变——营兵马文英、刘廷用等人,领了兵戈齐备的数千人聚啸督抚衙门,向吴善言上诉军饷之事。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