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蜃气楼阁,蛙声管弦(2 / 12)

万历明君 鹤招 10916 字 3天前

;六科十三道闻风而动,争相谏言;文华殿上群臣廷议,各持己见,争执不下。实可谓震动朝野!」

    殷造闻言,神情一动。

    山东的事情闹到现在,所为的,不就是震动朝廷,好教度田知难而退?

    如今听到有效,殷造几乎压不住嘴角的喜色。

    他也顾不得张意失礼,连忙追问道:「陛下呢?有无幡然醒悟,重新商榨度田事?」

    张意摇了摇头:「皇帝刚忆自用,怎会轻易改弦易辙?」

    旋即又话锋一转:「不过,皇帝这些时日深居简出,寡言少语,恐怕也是心中打鼓。」

    「此前殿试,皇帝还借着策论吹风,试探了一番朝野的水温。」

    「以此观之,只怕也是重压在心。」

    殷浩听了这话,挑了挑眉头。

    他坐回位置上,又为自己斟满一杯,口中问道:「试探水温?」

    既是问皇帝怎么试探,又是问试探结果的水温如何。

    张意砸吧嘴回味一番,扭头翻开手边的书册,露出夹在其中的一页纸。

    他将书册往身前一推,示意道:「这是此次殿试,皇帝亲自出的策论。」

    殷造见状,饶有兴趣地伸手接过。

    他喃喃念出来声:「廷上君臣,宰持万化,统摄九畴,建用皇极备矣,又用三德为权衡,实皇极以体常以立本,三德以尽变以趋时。」

    殷浩抬头看向张意,想要发问请教,却见后者笑而不语,他不愿显拙,话到嘴边文咽了回去。

    他虽只是监生出身,但大经大义总识得,虽吃力了些,但尚且能看懂个七八分。

    皇极出自《尚书·洪范》,是治国九畴之一,这里指的不是信息全知的意思,而是「治国的至高准则」。

    当年朱熹将皇极解为「帝王的中正之道」,乃是是君主应秉持公正无私的德行,作为天下的道德标杆与政治核心,以此统摄万民,实现天下秩序的稳定安宁。

    但万历二年以来,以皇帝为首的道理学门人,重新释经,将其解读为天下道统之所有,皇帝道极之所在。

    说人话就是,皇极,也即治国最高准则的内涵,便从「皇帝应该修养出完美的德行」,演化成了「皇帝应该实践出一个理想的天下」,俨然是在三代之治的复古思潮下,逐渐夺回开创未来的话语权。

    而此次殿试一题,其主语的范畴再度发生了变化。

    廷上君臣,宰持万化,统摄九畴一一赫然是从皇帝,延伸到了以皇帝为核心的领导集团。

    至于题中三德,同样是治国九畴之一,乃是达成「皇极」的三种方式方法。

    这就是所谓围绕「皇极」为根本,采「三德」而用之,至于具体用哪一德,就要「尽变以趋时」了。

    殷浩皱着眉头,继续往下看去。

    「三季以还,英辟代有,躬修玄嘿,庶几刑措;政务严切,威强治世;敷政优优,秉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