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膏唇岐舌,公无渡河(1 / 14)

万历明君 鹤招 13339 字 3天前

    “何大侠的问,某业已应对了。”

    葛成一席话出口后,便从容坐在门槛上,不再言语。

    但他喘口气的功夫,自有人见缝插针。

    “葛将军不惜将杀官大罪宣之于口,来为外人质疑做个回应,何大侠,你难道就不敢直面清丈弊政下的哀鸿遍野么?”

    “何心隐,谈不拢就尽快滚蛋,我等还能饶你一命!”

    随着葛成明晃晃摆出与官府为敌的立场,场中的喝问立刻气势汹汹了起来。

    几名骨干七嘴八舌,劈头盖脸朝何心隐招呼过去。

    而葛成这一次,也没有再替何心隐解围,只是静静等着何心隐的反应。

    何心隐这次自然再不能顾左右而言他。

    他目光扫过,场中诸人,或翘首质问,或交头接耳,或畏缩埋头。

    此时,所有目光都汇聚到他身上。

    何心隐毫不避讳地对上这些视线。

    恍惚间,与他这多年以前,首次开坛讲道时如出一辙——不满中带着期待,期待中带着质疑,质疑中暗藏着对自身处境的无限迷茫。

    何心隐下意识地拍了数下院沿上有些年头的雕栏。

    “肃静!”

    师道威严向来是刻骨铭心,一声肃静,竟在赤民堆里镇住了场子。

    “老夫来为葛将军,以及诸多乡里乡亲,做个应对。”

    应对自然是真应对。

    在确定葛成有心和谈之后,何心隐当即决意抛开阴谋诡计,不玩儒侠权术,真真切切为百姓陈说一场清丈利弊。

    这是寻道的好时机。

    得君行道的路,在谏言皇帝后,反而被皇帝驳斥得体无完肤——皇帝自恋无比地宣称,他固然能做个好皇帝,却不是谁都可以,得君行道?等闲可没有救世主。

    道途自然不能凭空臆想,只能随着先贤所行的痕迹继续前行。

    “得君行道”走不通,便要“觉民行道”,这是泰州学派的宗旨,派人各人的方向有所不同。

    眼下就是一个实践的恰当时机。

    他想看看,赤民到底能不能辨明是非,权衡利害。

    他想试试,自己在高谈阔论之外,切中利害之时,还会不会被奉为经典。

    觉民。

    行道。

    与其说是谈判,不如说,这是一场另类的行道。

    何心隐心中思绪万千,目中无人地眺望远空,缓缓开口:“诸位想必都在心底质问老夫,大户弃耕,豪商罢市,机工贩夫走投无路,奴婢隐户逐出门墙,雇农小民佃租骤增,这一切是不是起于朝廷度田清户……”

    他扫过众人,丝毫不做停顿:“当然是!”

    话音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