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伺风开洋,作作有芒(4 / 12)

万历明君 鹤招 10933 字 9天前

bsp;  此外还有各处的海贼需要招谕。

    重新聚集旧港宣慰司的汉人,

    买卖当地货品,倾销茶叶、丝绢、香油等等事宜——

    正因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时间也只能估摸一个「至少」。

    无论如何,这段远离本土,漂泊无依的时日,不会低于一年。

    不过事情虽然听起来艰苦,孙隆的神情却格外的兴奋。

    哪怕是太监也想博个名留青史!

    这可是郑和旧事!

    饰朦幢耀组练日,驰逐于惊涛巨浪之上,遂使炎洲涨海袭冠带者三十余国,虽班超傅介子不足奇也!

    况俨然须眉者而敦肯以脂韦自甘乎一一泼天的功业就在眼前,谁又愿意甘心一辈子做那种圆滑软弱、微不足道之人呢?

    三擒贼魁,威震海外,这一趟来回,他孙隆也能与郑公交相辉映了!

    屋内二人正说着话。

    屋外踢踢踏踏传来一阵声响。

    栗在庭与孙隆齐齐朝外看去。

    房门没有关,一道穿甲戴胃的身影,出现在了门外。

    「栗部堂,孙正使。」

    赫然是靖海伯朱时泰,一手按着佩剑,大步流星走了进来。

    孙隆连忙起身回礼。

    栗在庭屁股离座,含笑示意。

    「靖海伯。」

    朱时泰自移爵之后,当家多年,早已褪去了当年的轻挑。

    此刻汇报正事,可谓肃然郑重:「孙正使,宝船及百艘陪船,我部尽数巡检过了。」

    「随行的吏员、兵卒、通译、观星、外藩雇工、舵手——-悉数到齐。」

    「诚意伯一族,死刑犯若干,业已关押妥当。」

    按理来说勋贵的品阶肯定更高。

    不过下西洋这种事,得看差遣。

    既然有明旨,「遣中官孙隆等救,往谕西洋诸国,并赐诸国王金织、文绮、彩绢各有差」,那么朱时泰就得向太监汇报工作。

    孙隆会意点头。

    人数点齐了,他与朱时泰也该登船了。

    他转过身,朝栗在庭拱手道:「叨扰栗部堂多日,咱家也该动身了。」

    港口的文书核对还未结束,不过正使也不是没事干的,也得提前登船整饰一番。

    说人话就是该上船喊喊口号,动员一下了。

    栗在庭也站起身来,歉然道:「市舶司还有些手尾,本官只能失礼注目相送了。」

    说罢,他又朝京城遥遥一拜,恳切祝愿道:「人皇庇佑,诸位一帆风顺。」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