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生了(3 / 6)

,也怪,白拿人东西心里别扭。

    那得了,就用买来的鸡蛋换吧。

    现在这时候呢,县里的菜市场也没啥好蔬菜,以干菜居多,就干木耳、干菇那些玩意儿。

    春冬季节,才有大棚蔬菜。

    其余时节,各家菜园子的菜都吃不完,哪里还用得着买?

    是以,他们想买菜也买不着。

    而吴飞两口子。

    年纪要大一些。

    已经四十岁出头了。

    他们大大咧咧的,住在了赵玉宝家里。

    每天蹭吃蹭喝,也不觉得有啥。

    赵玉宝也享受了一番接待客人的乐趣。

    还跟他们传说自己当初是怎么建房子的经验呢。

    ……

    秋收,对农人来说,到底是至关重要的事。

    这几日,村里整天都是忙忙碌碌的。

    牲口、板车,在田野间的小路上停的到处都是。

    一车车的玉米棒子、花生、红薯被拉回家里,忙活的热火朝天,场面极为壮观。

    有的人家里人丁旺盛,人多力量大,干起活来极为快速。

    大人小孩,男女老少二十多号人钻进玉米地,花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把玉米棒子掰完。

    然后就该砍玉米秸秆了。

    又是一大家子齐上阵,好似是夏收时候的麦客进了麦田一般,齐刷刷的镰刀挥舞起来,随着玉米秸秆的晃动,咔嚓咔嚓之声久不停息,高高的玉米秸秆便整片的扑倒下来。

    视野随之开阔。

    现在这时候山里还没有那种小型的粉碎机和旋耕机。

    大的呢,开不进来。

    开进来也得不偿失。

    山地不适合这种作业。

    那就还是得用老办法,把玉米秸秆砍倒。

    至于焚烧,那是别想了。

    风一吹起了山火,会造大孽的。

    所以就还是把秸秆砍倒。

    地块小的人家就用锄头连根刨,地块大急着干完处理玉米的,那就上镰刀。

    至于后面是把秸秆当柴烧,还是在田里沤肥,那也是看个人的选择了。

    陈凌家这些天也是把二十亩的玉米掰完了。

    到了砍秸秆的时候。

    但是还没来得及砍,王素素要生了。

    这就没辙了。

    其实以王素素的体质,生产会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