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转变(2 / 3)

何以话长生 沽命人 2072 字 3天前

>且不论东流的暗叹,事实上关于张逸虚的话语,李佑亦不是没有想过。

只是每每念及此处,他便强迫自己停下。

如今被张逸虚无情道出,他才突然惊醒,原来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做法,一直都有误?

在如此世间……行凶者,杀人;阴谋者,杀人;邪者,杀人;修者,还是在杀人。

所有人都在算计,所有人都在杀人。

剑的出现,或许仅仅是一个美妙的意外。

以此推算,活人祭剑,应该就是意外之外的意外?

他不懂,或者说不可能懂。

他所能做的,唯有对自己提问——

先,自己对困难者的帮助,对杀人者的恼怒,对陌生人莫名的善意,对熟人的宽容……这是不是有错?

其次,为什么有的人杀人,被称为恶魔;有的人杀人,被称为英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类情况的呢。

所谓的众生平等,所谓的善莫大焉,难道仅仅只是一句空话吗?

为什么都说正邪不两立,为什么正道修士注定要与邪者拼个你死我活,为什么同样是人,命运却截然不同?

是什么样的原因呢。

是立场吗?是杀人者吗?

李佑摇了摇头,他知道,这里的答案应该是……不是。

既然如此,那有问题就不是剑,而是……人。

是经书礼仪上让他善待的人,是仁义道德上让他包容的人,更是道门经典上让他尊爱的人……

再问,他的行为……错了吗?善待他人难道不应该吗?尊爱他人难道不应该吗?亦或是一定要杀人才是应该的吗?

他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不过倘若这一切都是错,那又有什么是对。

回顾往昔,他所做的一切如今看来是对是错?细细数来,答案应该是对。

无论是九原上的恶祸,亦或是姑苏外的始末,甚至于更早之前,早在他刚踏入道途时遭遇的那场莫须有的算计……此间种种,由他的行为所引的后果,如今想来亦是对。

虽然第一次他阻止不了张逸虚,不过在其后的行为里他确实救下不少人。

所以这个“结果”

对于人族大义而言,定然是对。

那么问题出现了,“错误的想法、错误的行为带来了正确的结果”

这种事真的存在吗?

以正常角度而言,这种事当然不存在。

既然不存在,是否就说明他的行为确实没错。

那错的又是什么呢,真是是“人”

本身吗?

他忽然回想起当年一探天晓岭时,柳文说过的一句话,现在想来真是冰寒带刺——

“人杀人,又有什么不对!”

这是被外物影响,引出体内煞气后柳文所说的话。

当时一心想劝导对方回归正途的李佑自然没有过多在意这句话,而现在想来,却是隐隐感到惊悚。

“人杀人,又有哪里不对?”

李佑杀过人吗?杀过。

尽管不多,但确实杀过。

可曾后悔?可有过忏悔?

现在想来,答案应是……没有。

为什么没有悔意?为什么当时的自己竟也可以心安理得的杀人?是不是自己的想法一直有错!

是不是人杀人根本就没有不对!

回到最初的问题,祭剑之行中,杀人者,是剑吗?答案,不是。

那是什么呢?答案是——人!

那依据逻辑进行总结——自己对所有“人”

的同视,是否根本就是错?

有的人,或许根本就不该救?不但如此,反而应该当断即断。

……

李佑的逻辑认知,当然没人能够读懂。

若是张逸虚或者东流能读懂其中思绪,或许他们会狠狠的打击一番,然后将李佑从这危险的结论中拉出。

不过他们不知道,他们只知道李佑的气息变了。

若是说此前李佑一直是一副温文尔雅的气质,那现在的他则是在潇洒自如中多了一抹嫉恶如仇。

这本该是良好的品格,但出现在李佑身上却有些违和。

就像当初琚姚对他的认知,认为他们永远不是一路人。

察觉到李佑身上气息有变,张逸虚下意识皱了皱眉头。

他的直觉告诉他对方陷入了什么奇怪的逻辑误区,这也让他有些自责,自己是不是有些矫枉过正。

他的本意只是让李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