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章(2 / 2)

生性发展’理念很好,但我们基础太差,群众观念落后,不先靠大项目把架子搭起来,内生动力从何而来?”

    李默从容地翻开笔记本:“我前段时间跑了几个村,了解到一些情况。比如洼地村,去年试种的那几亩特色山野菜,通过电商平台,亩产收益是传统玉米的八倍。

    可是同时,也有一些种植业,最终养出来的水果只能肥田。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治水不是没有内生的火种,是我们的政策和眼光,还没有聚焦到这些火种上。”

    李默继续说道:“我们现在要思考的不是群众观念落不落后,而是我们的服务和管理模式有没有落后?有没有为乡村企业家们准备好成长的土壤?系统性改革,改的就是这片土壤!”

    李默提到了两个概念,一个就是内生动力,另一个就是系统性改革。

    李默用最短时间,了解了本地的情况。

    所以在他汇报工作中,具体的人和数据,将空泛概念落到实处。

    这也表明他已沉下去掌握了真实情况,王、赵无法再用“不了解基层”来搪塞。那句“我们的服务和管理模式有没有落后”更是直接的灵魂拷问。

    王副县长和赵局长陷入沉默,李默的问题他们无法轻易回答,开始意识到这位省里来的处长不是来听汇报的,而是来动真格的。

    李默淡淡说道:“所以,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要调整。请县里在一周内,不是给我一份新的要钱报告,而是提供两份材料。

    第一,一份详细的《治水县本土能人及特色资源摸底报告》,要具体到村、到人、到产品。第二,基于这份报告,拿出一份《‘一村一策’微小产业孵化方案》,方案里要明确,我们政府层面需要破除哪些制度障碍,提供哪些精准服务。”

    看到两份大材料,在场很多人目光都看不出来了。

    他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真正领悟,这里面的东西。

    李默缓和语气,但目光坚定:“这项工作,我和综合处的同事会与县里的同志们一起扑上去干。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不是向上级交差,而是给治水的百姓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李默一行人原本就是跟掉算了,现在想到自己家亲戚,他还觉得有些累赘。

    不过这些人中,一个年轻人是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