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染血的洛阳十七(3 / 4)

件事,从冀州出来之前最后的那件案子。

“荀文若将铁收归官营此事你听说过吗?”

蔡琰眉头紧锁,低声说道:“具体细节你了解多少?知不知道有一个周姓世家一直在和另一股势力做交易?”

“哦?”

李儒来了兴致:“仔细说说,这里面有什么联系?”

“那件事一直是王芷在负责,我只是看过卷宗而已。

有一条就是和周家的交易对象都是操着外地口音,天南地北哪里都有。”

蔡琰说出了自己知道的情报,觉得两件事是有联系的。

“巧合吧?”

李儒有点儿不看好蔡琰的答案,这种事联系在一起有些牵强。

“不,绝不是巧合。

粮米、铁矿,你想到了什么?”

蔡琰神色凝重,没有等李儒回答,继续说道:“天下间能汇聚天南地北人才的地方一共只有三处。

第一处便是幽冀,因为幽冀足够安全。

第二处便是洛阳,这里是天下中心。

但这帮人同时和幽冀、洛阳做生意,那就只剩下最后一处了。

交州!

中原大乱,唯有边境最为安全。

有人去幽州避难,没道理没人去交州避难。”

李儒凝眉思索很久,才想起了一个名字,诧异的问:“士燮?是叫这个名字吧?他也想来插一脚中原的事?疯了吗?他配吗?”

李儒真的很想笑,因为这实在是太搞笑了。

交州那个穷乡僻壤的破地方,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也想参与诸侯纷争?

“不一定是为了参与天下纷争。”

蔡琰摇了摇头,她知道的情报要比李儒多很多,于是解释道:“你知道王朗吗?他一直占据着会稽郡,袁术拿他也没什么办法。

听说他在南边也开了个互市,有没有可能和这个有关?”

“不可能。”

李儒想了想,果断否决道:“互市离交州那么近,没必要舍近求远。

士燮在交州就是土皇帝,不会想要掺合中原之事的。

而且他们是在出米粮,不是在收。”

“那他们想干什么?”

蔡琰也迷糊了,这不符合逻辑。

费劲巴拉的从交州将粮食运过来换钱,再用钱到冀州卖铁,这么做只能是为了打仗做准备。

可交州根本打不起这个仗,因为他们没有退路。

身后就是大海,打输了跑都没地方跑。

而且其他的不说,洛阳就不是缺粮的地方,在这里卖粮不是等着亏吗?还不如去冀州卖。

再退一万步来讲,士燮去打谁去?荆州刘表吗?不是两人看不起士燮,刘表一只手就能按着士燮摩擦。

这两人是一点儿头脑也摸不着啊,根本想不明白。

事实上他们离真相已经非常接近了,交州现在确实在打仗,也正是和刘表打仗。

只不过统帅不是刘表,甚至都不是荆州本地将领,而是西北而来投靠刘表的马腾父子。

原本士燮也是想偏安一隅坐看天下风云变幻的,可一次偶然的机会幽州的互市让他尝到了一点儿甜头,得到了一些南蛮地界上一辈子也得不到的上等兵器。

为了能苟的安稳些,士燮派了自己三儿子去北方,想要打通一条商路。

士徽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见了高显的互市后动了些歪心思,想要弄些工匠回去。

工匠他肯定弄不着,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周家的家主,于是两人便开始了秘密交易。

至于洛阳这个米铺其实要比士徽的交易晚很多,也不是士徽提出来的。

蔡琰说的没错,交州确实有很多家族前往避难,里面不乏高人。

提出在洛阳开米铺的人正是一位高人,这个人就是荆州零陵人蒋琬。

蒋琬开米铺和冀州的关系不大,主要是为了收集情报,实时掌握中原动向,方便对未来的战略做出调度。

这也是无奈之举,反董联盟失败后,刘表气火攻心回襄阳养病。

这时士燮动了点儿小心思,派人从郁林郡出兵,稍稍占了些武陵郡的地方作为试探刘表的态度。

刘表对此态度如何不得而知,但马腾父子对此反应很大。

马腾其实已经不爽很久了,最初投靠刘表的时候,刘表十分大度的将武陵郡借给他。

当时马腾也很高兴,到了武陵后欢天喜地的进驻了临沅。

结果现武陵是真的穷,整整一个郡,万人大县算上临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