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似乎从此就有了靠山,从此就有了共同的追求。
微微扯起了嘴角,没有一丝兴奋,全部都是嘲讽。
高顺忽然觉得真的很可笑,他自己不也是这种人吗?到底是什么时候决定效忠王弋的?又是为什么要效忠王弋?他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那些人?
或许这种做法并不是什么错误,追求的目标不同,达到的效果同样相悖。
那些夹杂着名利贪欲的目标应该叫做盲从,那些以高尚目的为目标的大概就是信仰。
高览麾下那些士卒是有信仰的,他们坚定不移的相信着自己的统帅会做出正确的决定,会带他们走向胜利,会带他们跨越死亡。
战争从不存在怜悯,高览在士卒眼中没有错。
但是看待战争的人有高下,高顺不允许有人做出这样的事情。
为了平息愤怒,他其实做出了妥协。
高顺向所有士卒保证,会带领他们完成高览的目标,这才是叛乱迅结束的原因。
不过他也是有条件的,高览麾下那些士卒必须先登!
望着泾渭分明的两拨人马,高顺从不担心如何统御。
铁血的军规冰冷无情,他只需要得到顺从即可。
但他现在内心有些焦急,其他的城池无所谓,陈留必须有人来防守,可他的兵力万分金贵,不可能留下任何一个人。
军情似火,越是拖延袁军的准备就越足。
如果时间拖得太久,他攻打荣阳的行动很有可能从奇袭变成火中取栗。
“翼德将军,快些吧……我可以等,但袁绍不会等啊……”
高顺喃喃自语,他不需要粮食补给,陈留有足够的粮食补给。
但他需要一些军备,至少要有一些重武器,虎牢关真的很难打。
张飞同样也在打仗,可他却没有高顺那么爽了。
自从得知了戏志才的情况之后张飞就很焦虑,打傻了文丑后戏志才提出了一个逼迫的计策,准备让袁绍动起来。
其实他们也不想让袁绍动太远,但至少要放弃现在的大营。
袁绍现在的大营太坚固了,跟城池都有一拼,想要攻破就要打一场攻坚战,很不划算。
戏志才计划让袁绍去离狐驻守,那里距离濮阳不远不近,很适合两相对峙。
关键的是离狐是座废城,曾经被陈宫一把火烧了,没有多少防御依托,袁绍进入离狐对于张飞他们来说非常有利。
问题是这种事戏志才清楚,袁绍同样清楚。
他现在铁了心做乌龟,哪怕张飞已经将斥候日常摩擦升级到了全线剿灭依旧不为所动。
所有人都能质疑袁绍的军事能力,忽强忽弱满脑子骚想法很是离谱。
但没人能质疑袁绍的政治能力,说他是汉末最强之一不过是陈述事实而已。
然而当袁绍将他的政治能力运用到军事上,形势就变得诡异了起来,没人能猜透他的想法。
政治斗争第一步——审时度势。
天下没有哪路诸侯敢放言自己能稳赢河北那个庞然大物,袁绍自然也不会愚蠢到和王弋拼个你死我活。
至于对峙是态度的表现更是可笑,放弃青州也只是不想要了而已,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政治斗争第二步——浑水摸鱼。
大汉的天下已经很混乱了,但在袁绍看来还不够乱。
至少在他能决定绝大多数人的命运之前,还要更混乱些。
只有混乱才能给他机会,才能实现自己的野心。
政治斗争第三步——引入外力。
只有引入了外力,才能打破现有的平衡。
这一步非常重要,但必须尤为谨慎。
上一次袁绍想要尝试引入外力就是失败的,董卓足够强大,但强大到难以控制,所以这一次必须小心。
这一次他不准备将外力放在自己身边了,外力之所以称之为外力,就是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他需要外力去麻烦别人。
这三步下来袁绍基本上已经能预见到自己的胜利了,他现在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静静等待即可。
等待那一个机会,等待他的外力入场,等待其他人为他创造价值……
可是在气势汹汹的张飞面前袁绍能等到吗?
不是能不能,而是已经到了!
凉州失陷,韩遂大败,被迫进入长安避难。
与此同时,一支军队在燕县登陆,打着“何”
的旗号!
袁绍要迎来他的胜利了……吗?
还没有,现在他依